值得收藏的老算盤(組圖)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5-11-30]
關于算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年,那時有一種工具叫算版。古人以十個算珠穿成一串,一組組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后迅速的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末年,許月在《零記憶》中記載,他的老師劉鴻訪問隱士天木先生時,天木先生解釋了十四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采用的計算工具很接近現代的算盤。這種算盤每位有五個可動的算珠,上面一棵相當于五,下面四棵每棵相當于1。這一明確記載說明我國算盤的出現比歐洲各國要早。在這本書里,還出現了珠算一詞。不過珠算發(fā)現后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普及。大約到了宋、元時,珠算逐漸流行起來。宋代珠算在商業(yè)中開始占有一定的位置。清明上河圖中,趙泰成商店的柜臺上就放者一把算盤。它和我們現在使用的基本一樣。到了元代,在一些小說、雜文中都用算盤珠用于比喻。
文革時期生產的算盤,天津市戰(zhàn)斗文具廠生產。
規(guī)格:25cmX13cmX2cm
表面為黑色,木制算盤框、算盤珠。原本為91粒算盤珠,因為年久沒有保養(yǎng)好,掉落了一粒,現今只剩下90粒珠子。
來源:新華收藏綜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