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標價幾十萬 內地只值200元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5-12-27]
對一幅藝術作品的商品價值評估,其實也是對其藝術含量及精神感召力的評估,更是它所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專業(yè)人員與一般欣賞者及社會意識形態(tài)對它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的認同程度。但從歷史來看,許多杰出的藝術品在它呱呱墜地時并不受歡迎,但內在的人文精神會在日后逐漸顯現(xiàn)出耀眼的光焰,而大量作品雖然被時譽捧上九天,但經不起歷史長河的沖洗,很快就無影無蹤了。當代藝術在中國的種種際遇,或許也難逃這一規(guī)律。
事情還得從2004上海雙年展說起。11月24日中午,雙年展進入“收宮”階段,一個中年男性觀眾走到參展藝術家邱世華的油畫作品前,突然從懷里掏出一罐油漆朝畫上亂噴一氣。畫布上立即留下一條條深灰色的印痕。
那么,這是怎樣一組作品呢?作品共有四幅,總標題為《風景》。與邱世華以往很多作品一樣,畫布上其實看不到什么“風景”,淺灰接近于本色的調子。這是邱世華的一貫風格,這種類似皇帝新衣的作品,還頻頻參加威尼斯、柏林、圣保羅等著名雙年展,老外評論甚高。邱世華對自己作品的注釋也讓人頗費思量:“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br/>
有關方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條例》和修訂后的《上海市特種行業(yè)和公共場所治安管理條例》要對肇事者進行處理,事先要確定受污損作品的商品價值。上海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承擔著為司法機關提供涉案物品評估的職能,這次特地請了三個專家。上海美術館方面透露,邱世華的這組作品是策展人從香港漢雅軒畫廊借來參展的,畫廊事前的報價是“數十萬港元”。但本地專家報出的價格卻讓人大跌眼鏡。一畫家認為:“作品的價值最終由畫家的勞動來決定,這個勞動包括他的思想深度、想象力、表現(xiàn)技巧等。從這組作品看,我實在看不出畫家的勞動在哪里。一個木框,繃上畫布,用白色顏料抄了抄底,標了一個似是而非的題目,你說這里有多少勞動、有多少思想?所以要認定它的價值,只能算材料費?!彼o出的價格是5000元以下。
另一位在藝術市場運作多年的專家認為:“在近二十年來,上海的拍賣行也沒拍過此類當代藝術品,即使哪家拍賣行受理了,想必也不會有人舉牌,除非有幕后交易。同樣一件當代藝術品在滬港兩地畫廊,市場價格也會有天壤之別。再說這幅作品只是在香港畫廊里的標價,而不是最后成交價,案發(fā)在上海,我就只能按照上海的行情估價?,F(xiàn)在它受了污損,只值2000元?!?br/>
還有一位著名油畫家給出的結論更具戲劇性:1000元。他的理由是:這種以某種觀念來嘩眾取寵的所謂先鋒派作品,對處于發(fā)展初級階段的中國當代藝術本身也是一種誤導和傷害。“他沒畫什么,只能根據耗用的材料來評估,而噴了油漆后,我反倒認為價值上升了,值10000元?!?br/>
專家對作品“戲劇性”的評估,折射出當代藝術在中國的尷尬處境。上海美術界有不少人認為:西方國家常用他們的價值觀來判斷發(fā)展中國家的藝術品,這對藝術家是一種致命的誘惑,因為盲目地、迷信地、甚至獻媚邀寵地爭相“與國際接軌”的后果只能是民族性的喪失和自我的毀滅。在一體化的叫囂中,文化的多元性也無法保持。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警惕。但也有一些在國際美術大展上頻頻獲獎并有相當知名度的當代藝術家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在對外文化交流上,中國要對國際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當代藝術擔當的使命可能比傳統(tǒng)藝術更沉重,但也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接受國際上的游戲規(guī)劃,與獻媚、邀寵無關。我們只有在共同的平臺上爭取到更多的發(fā)言權,慢慢地將音量調高,才能將中國的民族精神“販賣”出去,不然人家不理你,你奈何不得別人。
據我所知,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沒有一個專家是來自當代藝術領域的,也就是說,當代藝術家在商業(yè)價值的認定上還沒有發(fā)言權。
十天前,肇事者如釋其重地向接受他的朋友透露,公安機關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和國情,并考慮到他本人的賠償能力,對他進行了輕微的經濟處罰:200元。
事情似乎結束了,剩下的事由雙年展策展人跟香港漢雅軒的交涉。不過我們應該將思考的焦點對準藝術本身:為什么一幅抽象作品的商品價值在日益開放的中國大陸,特別是很早領受歐風美雨的國際大都市上海,有如此大的落差?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