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紀念展”在滬舉行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國家級的公共藝術工程。今年正值它落成50周年,“開篇大作——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紀念展”日前在上海中國畫院開幕,展覽集中展示多位雕塑大師作品、紀念碑浮雕設計稿以及相關珍貴影像資料,揭開紀念碑建設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建造推動中國雕塑
展覽中,參觀者可以看到藝術家王臨乙完成的新中國最早的大型浮雕《民族大團結(jié)》、已經(jīng)做出石膏草型而最后沒有采用的長征題材浮雕《強渡大渡河》、董希文的手繪畫稿《武昌起義》等。
此次展覽策展人、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奠基、征稿到最后落成,其實也是中國雕塑人才的儲備過程,更為中國雕塑在中西結(jié)合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推動。
“當時全國的石匠沒有會西方雕塑的,”吳洪亮說:“為此在全國范圍內(nèi)挑選能工巧匠,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培訓。而這批人在紀念碑落成后并沒有解散,而是組織起來建立了工廠,此后從1958年至文革結(jié)束,幾乎包括毛主席像在內(nèi)的大部分雕塑都出自他們之手。”
紀念碑最初定稿亮相
人民英雄紀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動工興建,1958年4月22日竣工,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是我國最大的紀念碑。然而,從紀念展上展示的一系列設計方案中可以看到,紀念碑碑頂部分的設計曾是當年爭議最多的。在1950年的最初定稿中,人們可以看到紀念碑碑頂設計成可以站人的望樓,碑體內(nèi)安裝升降電梯。
與此同時,另一個爭議來自對于紀念碑碑形的設計。從吳作人等藝術家留下的設計稿來看,當時提出以圓雕作為碑形的意見不在少數(shù)。但最終梁思成給當時北京市市長彭真寫了一封信,正是這封信對現(xiàn)在碑形的采用起到?jīng)Q定性作用?,F(xiàn)在人們所看到的碑體原型來自瓊島春明碑和萬壽山昆明湖碑。
據(jù)介紹,就目前已經(jīng)公布的數(shù)據(jù),紀念碑從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費就達三億余元。記者|王健慧|文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