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收藏市場投資機遇初現(xiàn) 沖破寒流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8-07-10]
盡管自古以來有“書畫同源”之說,且在書法、國畫、篆刻中,書法無可爭議地居于“老大”的位置,但在書畫拍賣市場中,卻常常僅作為配角,專場極少,處于“位高價卑”的尷尬困境。書畫收藏界也流傳一句口頭禪——“好字不如爛畫”。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國書法遭受到如此不公平的“禮遇”呢?然而,專家提醒,機遇總是在市場“乍暖還寒”的時候出現(xiàn),相信未來中國書法將會給收藏投資者帶來驚喜。
【藏家說法】
風險大 利潤空間有限
收藏投資者作為藝術品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收藏和投資偏好必然影響市場走向。書畫收藏家張祿表示:“我收藏書畫有12年了,但很少收藏書法,因為書法太難懂了,不太好欣賞,鑒定難度更大,不小心就會打眼,風險太大。即使是收到真跡,但書法市場一直偏冷,升值的利潤空間不大,長期占用有限的資金不值。而且我感覺書法在國內拍賣市場一直處于邊緣化的角色,價值被嚴重低估,行情十分低迷。比如幾年前一件明清名家的書法同當代藝術家動輒上千萬元的天價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文征明、鄭板橋的書法甚至還不如范曾的畫價高。民國名家于右任、謝無量的書法也不過區(qū)區(qū)幾萬元而已。”
中國書法遭受的冷遇,從近10年來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結果也可見一斑。以中國嘉德2005年秋拍中的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為例,其第一場拍賣中書畫拍品共247件,其中書法作品所占比例只有3%;而隨后推出的中國當代書畫拍賣專場中,全場108件拍品中竟無一件書法作品,當然其中不包括寥若晨星的唐宋以來的名家名跡。
【業(yè)界聲音】
書法收藏為何“高處不勝寒”
中國書法為何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北京輔仁美術研究會收藏品藝術研究室主任、中泰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藝術品部主任陳銅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當代缺少大師級的書法家,鮮有書法精品。一位真正優(yōu)秀的畫家大多是優(yōu)秀的書法家,因此很多原先以書、印名享天下的書法篆刻家?guī)缀鯚o一例外地操起了畫筆,繼而又享有畫名。如歷史上的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來楚生諸先賢,均是以其雄厚的書、印的修養(yǎng)構筑了他們后來杰出的繪畫藝術的審美體系。啟功先生最初是學畫畫,后來悟到畫的基礎是書法,因為畫講筆墨,而字講氣韻,氣韻需要多年的修養(yǎng)才可得來,畫的技巧性較書法容易掌握。如今藝術拍賣市場的火爆,使得一批所謂的藝術家急功近利,沒有耐心幾十年如一日地去打書法功底,因此他們選擇畫畫,拜個畫家為師,三五年便可打出自己的旗號靠市場運作和炒作賣畫換錢,但這樣的作品經受不起歷史的檢驗?!彼€指出,當代還有一些書法家,深諳“眼球經濟”之道,便另辟蹊徑,獨創(chuàng)所謂“怪書”、“奇書”,比如左右開弓的、用嘴寫字的、倒書的書法家,很會吸引觀眾的獵奇心理,但其書法作品本身的藝術欣賞價值卻不敢恭維。這種做法太浮躁,因此中國未來很難產生大的影響后世的書畫家,大師級的書法家更是面臨絕種的局面。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書法收藏家董國強也表示:“書法比起更為具象的繪畫來,它的抽象性決定了它欣賞門檻高、不易被初入市場的人們把握的劣勢,所以,收藏書法的群體又遠遠小于收藏繪畫的群體,其帶來的‘票房價值’較之其他藝術品類顯得相形見絀得多?!?br/>
北京榮寶拍賣相關負責人陸紅梅補充道:“書法由于其本身價值不易評估,而且人們普遍誤認為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作相比繪畫而言要容易,數(shù)量也會較多。目前很多人買書法不是可觀地看中書法本身的藝術價值,而是沖著書家的名人效應。相反,一些藝術價值很高的作品,由于作者的地位和影響力不夠,其價格往往較低,甚至無人問津。另外,書法不易解讀和欣賞自然就帶來鑒定困難的問題,也是很多藏家和投資者不敢輕易涉足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新行情】
市場沖破寒流 顯現(xiàn)投資機遇
其實,早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賣的元代鮮于樞的草書《石鼓歌》就曾拍出4620萬元的書法天價,隨后宋米芾《研山銘》也以3298萬元的高價拍出,但書法市場整體并沒有因此被帶動起來。去年年底以來,中國書法市場出現(xiàn)整體啟動的跡象,拍賣天價不斷涌現(xiàn)。2007年12月西泠秋拍一件王鐸《草書詩卷》以1691.2萬元高價成交,掀起了書法市場升溫的序曲。
在5月份剛結束的2008匡時國際春拍上,“截玉軒藏”宋元明清法帖其21件拍品總成交額達1311.6萬元,超過估價一倍以上。其中,宋代洪邁《行書新茗帖》以324.8萬元成交?!皡情T書風”作品的17件拍品共成交2246萬元,其中吳寬《行書雜詩卷》以694萬高價成交。而唐寅的《行書自書詩》最終以1120萬元執(zhí)全場之牛耳。來源清楚、傳世稀少的精品仍是市場的寵兒。
近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價格增長的勢頭也非常明顯,不久前在中貿圣佳小拍上,一副郭沫若的對聯(lián)拍了約145萬元,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啟功、趙樸初、于右任、沙孟海等現(xiàn)當代名家作品,價格也不斷上漲。今年3月,于右任的草書《石鼓歌十四屏》立軸在北京長風以126.5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其書法作品拍賣最高紀錄。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部總經理胡研研女士表示:“從近幾年的拍賣成交情況看,人們的收藏更注重作品的稀有與珍貴,無論時代遠近,好的作品一定會產生好的價格,價格與價值更相符。書法作品的投資,需要參與者具有較好的修養(yǎng)和較高的財力?!?
【后市瞭望】
書法市場方興未艾 潛力大
“我沒有想到,這次拍賣會上我8年前無意間收藏的一幅《陳毅行書》,底價3萬元錢,結果拍出了70萬,翻了二十幾倍。看來中國書法收藏還是很有潛力的?!鼻安痪脜⒓油甏号牡牟丶颐跋壬d奮地告訴記者。據(jù)了解,中國書法目前拍賣最高價是4620萬元,為元代鮮于樞的草書《石鼓歌》所創(chuàng)造。行家認為,如果能發(fā)現(xiàn)年代更久的作品,才會把書法板塊帶動上來,這些寶物尚未出現(xiàn),致使一些升值潛力大的作品,還沒有沖擊力。
董國強預測:“中國書法市場這兩年明顯好于前十年,還處在方興未艾的階段,相比繪畫市場仍比較弱,但我對發(fā)展前景十分樂觀。清代書法盡管在創(chuàng)作水平上比起明以前有很大的差距,但仍有一些在書法史上頗有地位的書家,比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他們的作品在清末民國時就是藏家追逐的對象,而這十多年來他們作品的價格也沒有太大變化,我認為這就是潛力所在。同時,近代史上一大批政治家、作家,從目前來看,他們的價值被明顯忽略了?!?br/>
陳銅銘也認為,像茅盾、老舍、沈從文等著名的文人,他們的書法作品價格一直比較低。還有孫中山、蔣介石、陳獨秀等,他們的書法作品還遠未達到其應有的市場價值。孫中山的行書《博愛》以50.4萬元成交,這個價位在目前的名家書法市場中已算是很高的價錢了,但這個價格還遠未能達到它應有的價值。
【專家點撥】
別讓“海外回流”迷了眼
和所有藝術門類一樣,書法收藏或者欣賞都有共同的規(guī)律,就是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專家建議,收藏書法作品應該有明確的思路。因為收藏和投資都是有層次的,要根據(jù)自己的經濟實力、目前達到的學識、判斷真?zhèn)蔚难哿?、承受風險的能力,來決定收藏的層次。
陳銅銘建議,初入行的藏家或投資者最好從收藏近現(xiàn)代書法起步。他說:“因為古代離得遠,收藏者要理解古人的作品,需要很扎實的文化知識底蘊,以及書法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及其他獨特的內涵,才會被了解,然后體現(xiàn)到它的經濟價值上?,F(xiàn)在大家已經開始關注古代書法,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資人更成熟了。”
如果很有收藏經驗,也有經濟實力,可以收藏歷代名家的作品。一件300萬元的作品看著價很高,但10年后很可能值1000萬元。如果經濟實力一般,可以收藏名家的東西,或者收藏有實力的尚未出名的書家的東西,但一定要收藏其精品。再退一步,如果收藏經驗和經濟實力各方面都沒有那么高的話,也可以收藏一些有點名氣又便于理解的作品。收藏就應該收名家名作,比如齊白石有4萬件作品,但存世的精品充其量只有兩千件,收藏者要收藏那兩千件中的作品,不能收藏那些應酬的作品。
另外,陳銅銘先生特別強調,投資書法首先一定要辨別真?zhèn)?,分清?yōu)劣,不能只看作者的名氣。藏家應盡可能多觀摩國家館藏歷代書法真跡,了解這些“標準件”,對提高自己的眼力大有裨益,因為只有“見真”才能“識偽”。現(xiàn)在贗品比較多,在十幾年之前,書法作品幾乎沒有假的,現(xiàn)在到古玩市場找啟功、劉炳森的作品,簡直鋪天蓋地。齊白石、沈尹默、于右任等的作品也頻頻露臉,投資書法藝術品要把防范贗品放在第一位。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因外匯的需求曾大量出口高仿的藝術品,其中書法的出口量也很大,近年來隨著古代書法行情小幅看漲,一批打著“海外回流”旗號的贗品也陸續(xù)流入市場,除了少數(shù)是清代、民國的老仿外,相當多比例都是當代的新偽,投資者應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從日本回流的古書法,有的書法使用的絹質地十分致密,根本不可能是老的,一定要格外當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