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馬未都縱論文化與收藏 并非玩物喪志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8-10-09]
著名文化史研究專家余秋雨、旅美藝術家丁紹光、第一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收藏家馬未都、臺灣收藏名家洪三雄等中國文化大家們,在舉辦的“首屆華人收藏家大會”相關論壇上各自闡述對中國文化的看法。
余秋雨認為,中國文化存在一個偏差,即特別喜歡抽象的理念,而不喜歡具體器物。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法家,都把器物和仁德、天道對立起來,提出“玩物喪志”。他據此指出:“應改變這一歷來的文化觀念,而百倍重視文化的‘物態(tài)形式’和‘感性形式’”。他還特意表示對與會的眾多華人收藏家的感謝,因為“民間收藏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完成了對中華文化完整的修復”。
丁紹光表示,中國在現代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對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視尚不足夠。他舉例說,寧夏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說拆就拆了,這是無知給文化造成的“災難”。與他持相同觀點的馬未都亦稱,目前在中國,保護文化的意識“尚未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文化符號消失了”。他更言辭激烈地表示:“對過去傷害文化的行為作出反省才能進步”
談及擅長的收藏,馬未都說,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處在戰(zhàn)爭或貧窮中,如今無疑是一個富足的好時代,盛世興收藏,人們開始“以收藏怡養(yǎng)情致”,滿足自己的精神享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中,每朝每代都有標志性的文物,文明的坐標就是由這些文物來標識的。至于收藏的目的,馬未都認為絕非“聚財”而是“教育”,應教育年輕人珍惜自己輝煌燦爛的文明,如此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臺灣著名收藏家洪三雄則和與會者們分享了自己的收藏經歷,說:“自己不喜歡的不投入,自己沒有研究過的不下手。收藏需要眼高手高,寧缺毋濫。買賣文物不要‘編故事,也不要聽故事’”。他特別強調:收藏文物“不在于利己,而在與人分享。只想投資獲利的人,有愧文物”。 (姜煜 鄭瑩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