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抱著各式寶貝前來鑒定 冉文/攝
昨日,二藝節(jié)子活動之一、《收藏中國》重慶站開幕。國內8位頂尖鑒寶專家坐鎮(zhèn)三峽博物館,川渝兩地840多名藏友抱著各式寶貝前來鑒定,結果在1470件藏品中,贗品占了9成。
“新的!新的!假的!假的!”鑒別中,一位藏友一口氣擺上來四尊青銅菩薩像,青銅器鑒定專家王立軍看后,很快下了結語。
他稱,這些藏品是臆造,做工低劣,經做舊處理,普通人難以識別。目前河南、浙江等地有多達數(shù)千人在生產這類假古董,數(shù)十萬人在全國各地推銷,收藏者上千萬人。
由于聚集了8位國內頂尖專家,昨日前來三峽博物館鑒寶的藏友達到840多人。他們肩扛手提著各式各樣的寶貝,滿懷期待趕來,但最后,絕大部分人都垂頭喪氣的離開。現(xiàn)場統(tǒng)計,藏友帶來的1470件藏品中,贗品或假貨、新貨,占總額90%以上。
王立軍提醒藏友,文物收藏需要豐富的知識和實踐,不能僅憑看過幾本書或別人花言巧語就掏錢,應多看少買。
盡管鑒寶現(xiàn)場贗品多,但在約10%的真品中依然驚喜不斷。其中,來自云陽的黃德福老夫婦,帶來了宋代龍泉窯、晚唐長沙窯瓷器,而晚唐長沙窯罐子,目前市場價值在200萬元以上;來自成都的一位市民,則帶來了新石器時代的箭頭、斧頭等石器、玉器;大坪一藏友帶來一件甘肅馬家窯8000多年前產的彩陶大罐,更讓專家興奮不已。該藏友稱,這彩陶是1974年在嘉峪關當兵時,用20斤糧票從一農戶手中換取,有專家估價市值最高可達100萬元。
此外,本報去年12月13日曾報道的巴南退休教師祝金國意外收藏的“巴蜀第一劍”,昨日也現(xiàn)身三峽博物館。這柄長達132厘米、8.6公斤重的古銅劍,被專家鑒定為清代制品,估計用于道觀祭祀、鎮(zhèn)邪,非常具有巴渝文化特色。
據(jù)了解,參與《收藏中國》重慶站鑒寶活動,每件藏品須繳費100元,捐助紅十字協(xié)會,昨日總共收到14.7萬元,將用于貧窮的白血病患兒救助。
三峽博物館表示,《收藏中國》重慶站活動將選出10件代表巴蜀文化特色的珍品,送到河南衛(wèi)視《華豫之門》PK,最終確定出最有價值的一件,再與全國各地寶貝終極PK。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