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學者表示中國青年對民族史詩的關注太少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11-12]
史詩是用崇高的聲調歌唱偉大的事情。它回答的是“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在干什么、我們要往哪兒去”,“我們是生存還是被毀滅”這樣的大問題。它歌頌的精神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彰顯了人類最基本的信念,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而我們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是,社會輿論和情勢在有意無意地引導青少年——所謂的“當代英雄”就是有錢有勢的人,這會導致他們價值觀的極大偏離,最終精神“矮化”、操守不高、境界低迷。很多年輕人對自身的存在、人類的命運、宇宙天體、自然奇觀和異域文化等興趣不高。但這些知識是健全人格的一個重要指標?!杲?br/>
史詩,是敘述英雄傳說和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提到史詩,你會想到什么?是《格薩爾王》,還是電影《特洛伊》、《亞歷山大帝》、《圣女貞德》?有多少人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活態(tài)史詩國”?
“我國青年對民族史詩的關注太少了!”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所長朝戈金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憂心忡忡。10月18日~22日,在社科院召開的第二期“IEL國際史詩學與口頭傳統(tǒng)研究系列講習班”上,朝戈金與德國波恩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就史詩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他發(fā)現(xiàn),德國和美國青年對待史詩的態(tài)度,與我國青年有很大不同。
中國青年報:歐洲的古典學在史詩研究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學術傳統(tǒng)。您認為,我們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朝戈金:德國人依然把古典學看作很神圣的東西。在德國,從事古典學研究的人有很高的聲望。早些年,很多德國文科大學生的第一外語是拉丁語,第二外語是希臘語,第三外語才是英語。去年德國重新出版的德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還成了暢銷書。德國政府對古典學和與之相關的考古學的支持力度很大。一些古希臘羅馬時期遺址的新發(fā)現(xiàn),也讓很多歐洲國家的普通人充滿了好奇心。
我國目前比較急功近利。有些遺址的發(fā)現(xiàn),雖然讓當?shù)厝藰O度興奮,但其中有不少人想的是,怎么趕緊把它弄成一個旅游項目,大大撈一把。中國青年報:那美國的情況呢?
朝戈金:美國學者很擔憂現(xiàn)在美國古典學的衰落。在美國的大學里,學習拉丁語的人數(shù)比原來少了,但也有幾萬人呢。而且古典學在哈佛大學,依然是很受尊重和追捧的專業(yè)。我在哈佛大學當訪問學者時了解到,他們的學生如果想修古典學系的部分課程,必須經過該課程老師的面談和簽字才能修。因為有些課要求學生具備拉丁語和希臘語的基礎知識。哈佛大學古典學系系主任格雷戈里·納吉主講的古希臘文學課和史詩課,每次都有好幾百個學生來聽。不少學生是出于對古老文明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水準的景仰,去學習這些課程的。
反觀我國的情況,很多學生扎堆MBA、經濟、法律等實用專業(yè),而對哲學、藝術史和考古學等專業(yè)似乎并不感興趣。一些大學也在自降身份,被市場牽著鼻子走。他們考慮到一些專業(yè)的市場需求不大,就自動縮減招生名額,乃至撤銷課程。比如滿語,幾所原來開設這一課程的高校,現(xiàn)在大多不開了。今后“滿文老檔”誰去翻譯、解讀和研究?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就開了滿語課。很多關于中國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的學問,西方的研究人員數(shù)量比我們多,水平比我們高,影響也比我們大。這是我們的危機!關于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知識,難道要讓外國學者把持主要話語權?
中國青年報:活史詩《格薩爾王》說唱藝術在上海世博會上亮相后,很多人才知道我國也有史詩。為什么很多年輕人知道“荷馬史詩”,卻對我們民族的史詩了解甚少?
朝戈金:我們目前的教育對我國文化多樣性的關注還不夠。我們的教材中從來沒出現(xiàn)《格薩爾》和《江格爾》。年輕人不知道,怎么可能去關注?
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公民教育中,很重要的內容是對多元文化現(xiàn)狀和文化傳統(tǒng)等知識的教育。他們認為,作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應該知道在自己的國土上有哪些不同文化面貌的族群,他們有什么文化特點。這應當是國民基本素質的一部分。
很多年前,中央電視臺搞過一次民族知識大獎賽,很多人由此知道了普米族、布依族、毛南族和珞巴族等。但這樣的活動很少,沒形成制度,更沒有作為體制化教育的內容被長期保持下去。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盯著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隨便一個年輕人都能背出很多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名,而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面積雖然比很多歐洲國家都大,但又有多少人知道?
中國青年報:這跟傳播渠道和方式有關吧?《指環(huán)王》等很多電影都表現(xiàn)了史詩的主題。
朝戈金:對,《特洛伊》和《奧德賽》雖然是很長的電影,但年輕人很喜歡。西方大片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回到古老的意象,在最初的神話傳說中汲取靈感。暢銷小說《達·芬奇密碼》,表面上看是關于謀殺和教派斗爭的小說,其實里面有很強的歷史縱深感,與一些古老的意象和符號,乃至精神信仰層面上的許多事情密切相關。
相比之下,我們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對史詩的挖掘很不夠。我們的少數(shù)民族從歷史洪荒中走過來,有著特定的語言和文化基因,有無數(shù)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想到挖掘這些東西。這是由于一個民族在文化上還不夠成熟和自信造成的,我們缺乏高遠的境界和眼光。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挖掘史詩的價值和作用是什么?
朝戈金:史詩是用崇高的聲調歌唱偉大的事情。它回答的是“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在干什么、我們要往哪兒去”,“我們是生存還是被毀滅”這樣的大問題。一個常見的場景是,敵人入侵或惡魔侵擾,民眾在一個英明的、強有力的首領帶領下,團結起來共同奮斗,讓自己的族群生存和繁衍下去。可以說,它歌頌的精神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里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懷,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愛國主義有相似之處。從表面上看,這些故事可能會讓今天的讀者感到有些幼稚和簡單,但它們彰顯了人類最基本的信念,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
我們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是,社會輿論和情勢在有意無意地引導青少年——所謂的“當代英雄”就是有錢有勢的人,這會導致他們價值觀的極大偏離,最終精神“矮化”、操守不高、境界低迷。年輕人如果認真體會史詩,就會對生存、生命、價值、理想等東西有更深的體悟,對物質的渴望大大削弱,然后去關注更多對于整個人類文明進程更有意義的事情,精神上也會更自信。
我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人對自身的存在、人類的命運、宇宙天體、自然奇觀和異域文化等興趣不高。但這些知識是健全人格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應試教育下,完整地讀過10本文學、史學或哲學名著的人很少,這是很悲哀的事情。所以我們倡導大家了解史詩。
中國青年報:單靠倡導更多人關注史詩,感覺并不容易吧?
朝戈金:一個有效的辦法是靠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前不久,著名藏族作家阿來出版的小說《格薩爾王》就銷得不錯。如果有人將中國三大史詩《格薩爾》、《江格爾》和《瑪納斯》拍成像好萊塢大片一樣的電影,并制作成動畫片和游戲,那就更好了。很多國家對我們民族史詩的挖掘已搶先一步,比如韓國有款在線游戲,就取材于蒙古歷史,深受青年追捧。這些方面做成功了,也會吸引大家去關注史詩,就像很多年輕人是在看了電影《哈利·波特》后才去找書看的。
中國青年報:史詩一直是口頭傳唱的。您擔心我們的民族史詩將來也會像“荷馬史詩”一樣沒人會唱了嗎?
朝戈金:我們的民族史詩之所以完整地傳到現(xiàn)在,是因為它本身有“分量”。傳唱了千百年的史詩,一定還會繼續(xù)唱下去。現(xiàn)在很多史詩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范圍之中,不少地方都有好的傳承辦法。在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一個小學里,一些民間歌手經常教學生演唱《江格爾》,孩子們學得很入迷。他們在史詩的滋養(yǎng)下,語文能力、領悟力和表達力都有明顯提升。這也不奇怪,史詩的旋律和文詞是被無數(shù)代民間歌手千錘百煉出來的,音韻優(yōu)美、聲調鏗鏘、意象生動,充滿了語言的美感,沉浸在那樣的演唱藝術中,很多知識自然而然就會植入內心深處。
當然,如今能演述史詩的人肯定不像過去那么多了,但我們可以通過文字、音頻和視頻來保存它。后人可以從中了解到,在無文字的環(huán)境下,先人的心智和語言藝術表達水準,是多么令人嘆為觀止。本報記者 王聰聰 實習生 甘曉
朝戈金,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所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