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寫生》和《面對原典》分別在中國美術館、中國油畫院開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12-09]
三代畫家寫生、臨摹集中展示
上世紀30年代,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現(xiàn)代第一代畫家紛紛前往歐洲美術館臨摹原典(國外經典作品);50多年前,留學蘇聯(lián)的畫家也在圣彼得堡臨摹原典。80年來,寫生與臨摹這兩個油畫的基本功究竟呈現(xiàn)了怎樣的面目?由陳丹青、楊飛云策展的《回到寫生》和《面對原典》即用三代人的作品展現(xiàn)80年來中國畫家在寫生與臨摹領域的實踐。
記者了解到,此次參展畫家包括上世紀留歐、留蘇兩代前輩的作品、中國油畫院組織的幾次藝術家國外臨摹活動作品以及當代油畫家的寫生作品。陳丹青介紹,此次《回到寫生》展作品的選擇標準只有一個:臨場的寫生,而回避“創(chuàng)作”,回避風格化傾向。
屆時,觀眾將看到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陳丹青、劉小東等三代畫家的臨摹及寫生作品,包括吳作人創(chuàng)作于1946年的《太廟白鶴林》、董希文創(chuàng)作于1961年的《邊城亞東》等,“油畫從很脆弱變成很牛的領域,臨摹是很重要的”,陳丹青表示他自己對臨摹與寫生也很喜歡,而且此次展示的三代人的臨摹作品從來沒有集體展示過。
“寫生”的重要性已被輕視
盡管油畫從西方舶來品已經發(fā)展成中國藝術的一大門類,寫生與臨摹也已經發(fā)展了三代人,但在陳丹青看來中國油畫的寫生與臨摹仍值得反省。
陳丹青指出,這些年來,寫生與臨摹有可能被當代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輕視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生更是逐漸被貶值,大家就對著照片畫畫,寫生已經在畫家實踐中全面退場,“30年來,全國院校師生的寫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實上第一代的寫生仍沒有過關”。陳丹青指出,希望通過這個提出問題的展覽,讓大家反省,至于解決之道則不是他能給出的。
據(jù)悉,《回到寫生》將展至12月15日,而《面對原典》則將展至12月27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