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畫家王蒙因受明初胡惟庸案的牽連,凄慘地死在南京監(jiān)獄中。600多年過去了,王蒙再次成為一個耀眼的名字。今年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場,王蒙的《稚川移居圖》以4.025億元成交,成為今春成交價最高的中國古代書畫作品。
出生于畫壇世家的王蒙,生活于元末明初,與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并稱“元四家”。他的外祖父是元初畫壇領(lǐng)袖趙孟頫。王蒙起初只做過刑部理問這種審查官司案件的小官,40歲左右辭官,隱居臨平(今浙江余杭臨平鎮(zhèn))黃鶴山。在此時期,他和黃公望、倪瓚等人常有來往,創(chuàng)作了不少好畫。一次他到寧波城外的天童寺做客,在那里住了好些日子,畫了一卷《太白山居圖》,送給天童寺住持方丈,以作紀念。
打開《太白山居圖》卷(見圖,局部),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山峰層疊逶迤,蒼松夾道,曲徑通幽,溪橋隱現(xiàn),紅樹點點,僧侶往來。就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天下名剎天童寺那宏偉壯觀的朱紅色重樓飛檐,驀然出現(xiàn),在這卷存世名畫上,不僅記錄了江南名剎的歷史風(fēng)貌,同時也留下了明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那令人驚心動魄的痕跡。
當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時,王蒙已近70歲了,已經(jīng)是名氣很大的畫家,經(jīng)常和明朝的達官貴人交往。王蒙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時,應(yīng)邀到左丞相胡惟庸相府,欣賞所藏古今名畫,沒想到因此埋下禍根。胡惟庸,這位當時權(quán)傾朝野的左丞相,因是明太祖朱元璋安徽鳳陽的同鄉(xiāng),也是朱元璋早年打天下的開國元勛,極受寵信。但后來由于胡惟庸權(quán)勢太大,濫殺無辜、密謀造反被朱元璋抄家問斬、誅連九族。而老畫家王蒙,只因為當年曾經(jīng)到過胡惟庸家中賞畫,也被誤認是胡的同黨,被捕下獄。這時他已是80多歲的老人,受不了折磨,不久就慘死在獄中。當時,遠在浙江的天童寺的僧人,聽到王蒙被捕入獄的消息,就將此圖卷最后部分的王蒙印章,裁割下來,使這卷畫變成一幅無名畫家的作品,以渡過這場災(zāi)禍。其中有心的寺僧,把裁割下來的那一段,秘密收藏,直到風(fēng)波完全平息后,才又小心翼翼地把它補接回去,使它恢復(fù)了原來的面目。如今人們欣賞這幅名畫時還可以清楚地看出當年裁割時的痕跡呢。
王蒙畫作的獨特風(fēng)格,表現(xiàn)在“元氣磅礴”、用筆熟練、“縱橫離奇,莫辨端倪”。王蒙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兩種,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筆,以用筆撳變和“繁”著稱;另一是用“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余地,再加以破點,望之郁然深秀”。元代的繪畫與宋代繪畫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fēng)貌,宋代山水偏重自然,而元代則偏重于意象、偏重于寫心。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就受到元代山水畫很大的影響。王蒙得外祖趙孟頫法,以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面目,寫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復(fù)水,林巒郁茂蒼茫,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董其昌曾在他的畫作上題詞:“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br/>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