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失蹤的先行者 廣東美術館辦回顧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8-21]
20世紀中國誕生了不少藝術大師,同時,也有不少“失蹤者”,王道源屬于后者。近日,廣東美術館舉行《“世變·傲骨”——王道源藝術回顧展》,除展出的油畫作品及教學手稿外,還陳列了王道源當年的照片、文獻資料,還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語境。此外,美術館召開了王道源學術研討會,王為一、顧錚、李超及王道源的家人出席了活動。
王道源是著名的油畫家,生前曾說“我的畫將來要放到博物館去,讓后一代來研究我的技法”,然而因為政治因素,王道源的藝術價值被歷史湮沒,廣東美術館舉辦這次展覽和研討會,讓王道源重新回到研究視野。
引領現(xiàn)代藝術風氣的先行者
王道源出生于湖南常德的書香門第,1916年留學日本遵父命讀工科,卻對現(xiàn)代美術產生強烈興趣,不顧家人反對,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回國后創(chuàng)辦上海藝術??茖W校,與陳抱一、倪貽德、譚抒真等人擔任導師,以自由開放的辦學理念引領現(xiàn)代藝術之風氣,并積極推動中日現(xiàn)代藝術家的交流,呈一時之盛。
王道源最早的學生、著名導演王為一在研討會上回憶道,“他不講理論,拿過我的筆就接著畫。除繪畫之外,(他)還懂戲劇,課余時間給我們排話劇”。
抗戰(zhàn)勝利并沒給王道源帶來好運,1945年冬他因在廣州協(xié)助新一軍審問臺灣漢奸被判罪入獄三年,出獄時已是1947年春夏之交。出獄后王道源的生活異常困苦,一度寄宿在廣州維新北路陽太陽家開的桂林米粉店中,并向這位昔日藝專的學生借錢度日。建國之后,在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中,“不諳時務”的王道源先后被劃為“右派”和“歷史反革命”,于1960年默默病逝于農場。
長期被忽視的藝術地位
在展覽現(xiàn)場,“畫畫只要找到一筆顏色,就畢生受用不盡”等王道源的經典藝術語錄,貼在作品旁,引來觀眾細細回味。王道源的女兒王丕玲告訴南都記者,近年來大家提起王道源,都是提起他的教學意義,其實他的油畫在現(xiàn)代影響頗大,但長期處于被忽視地位。
王道源是中國最早一批研習西洋畫的藝術家,民國時期,王道源就以其輕松俊逸的印象派畫風頗受好評,更因其落拓不羈、幽默浪漫的人格魅力被視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家中的“逸品”。1953年,王道源任中南美術??茖W校教授,培養(yǎng)了諸多人才,是廣州美術學院油畫教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王道源的人生傳奇終以黯淡悲劇的方式落幕,關于他在民國年間的藝術履歷也隨著逝者的人間蒸發(fā)而失憶了。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挖掘起來。”策展人、廣東美術館研究員蔡濤說。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李超認為,“展覽對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意義非常大,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身邊的文化資源?!?br/>
近年來,廣東美術館致力研究并介紹廣東本土藝術家,尤其是近代美術史這一段為人忽視的年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