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天安門毛澤東畫像的繪制者葛曉光專門繪制的巨幅孫中山畫像,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繪制完成,該作品由歌華集團捐贈給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館永久收藏。這幅畫像與天安門毛澤東畫像尺寸相同,均為高6.2米,寬5.2米,這也是目前尺寸最大的孫中山畫像。本報記者 陳濤/文 李繼輝/攝
昨天的中國美術館一層展廳,已然化身為一幅展現(xiàn)辛亥革命壯闊歷史的悠悠畫卷。百年風云·壯志丹青——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這里正式開幕。
此次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壯志篇”首次匯聚了辛亥革命仁人志士和歷史文化名人當年的書畫真跡;“追懷篇”薈萃近30年來表現(xiàn)辛亥革命主題的書畫創(chuàng)作;“心聲篇”則邀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近百位藝術家,現(xiàn)場揮毫潑墨,共同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以此緬懷先烈、抒發(fā)胸臆。
現(xiàn)場特寫
百名書畫家協(xié)力共繪大美中華
昨天上午,中國美術館7層展廳內排開了三張長條臺桌。早早到齊的近百位海內外華人書畫名家圍在桌旁,分批次展開了一場特殊而神圣的書畫接力。按照計劃,他們將集體創(chuàng)作出三幅書畫作品,分別是山水作品《山高水長》、花鳥作品《百花爭艷》和書法長卷《翰墨寄情》。如此大規(guī)模地匯聚書畫名家協(xié)力創(chuàng)作,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中華兩岸藝術基金會會長李奇茂年齡最長,今年已是87歲高齡。這位笑言自己是“正宗80后”的老藝術家,當仁不讓地落下了山水作品中的第一筆。隨后,來自臺灣的著名畫家劉國松和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羅青,也分別搶占有利“地形”,在紙面上利落地點染起來。
另一幅畫卷旁,香港蒼城畫院院長司徒乃鐘和香港中國藝苑研究學會主席蕭暉榮,則是一邊蘸染揮毫一邊相互切磋?!澳隳莻€花枝不要畫得太密集,松快些好。”“用色可以再重一些,層次會更明顯。”沒用幾分鐘,司徒乃鐘的紅棉花和蕭暉榮的梅花便競相綻放開來。隨后輪到中國美術館副館長馬書林出馬,在二人中間點繪起春寒料峭的樹枝,而旅居新西蘭的國畫家曹俊,則在一旁添起了山石。
本來分屬花鳥組的美國中國現(xiàn)代藝術學會會長吳毅一時技癢,索性客串到了山水區(qū),與澳門書畫研究院院長孫蔣濤合作起了“壁立千仞”。被他們搶了任務的臺灣畫家黃光南,只得與香港畫家林天行切磋起上色的技巧來。
與畫家們營造的熱鬧場面不同,書法家們的合作則有序得多。來自澳門的女書法家何麗嬋、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等人輪流登臺留下墨寶,“辛亥百年”、“浩氣長存”、“厚德載物”……不同風格的作品徐徐呈現(xiàn)。最后,來自香港的藝術史學者萬青屴寫下“中華大美”四個大字,為這幅作品完美收官。
據了解,書畫名家們此次創(chuàng)作的這三幅作品,將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30年國內辛亥主題書畫集大成
“上午創(chuàng)作,下午就展出,這應該也創(chuàng)了個紀錄?!睋航榻B,本次展覽一大特色是邀請了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近百位書畫名家即時創(chuàng)作、展覽。
在梁江看來,本次展覽的另一大特色是立體呈現(xiàn),即作者與作品同時出現(xiàn)。不少上午參與了創(chuàng)作的書畫名家下午早早便來到“心聲篇”展廳,與參觀者共同欣賞,也解答參觀者提出的專業(yè)性問題。
展品中除了“心聲篇”大多為最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外,“追懷篇”可謂近30年來國內辛亥革命主題書畫作品的一次大檢閱,它們均經由各方努力,從全國各地搜羅而來。漫步其間,既能聆聽到畫卷中所描繪的歷史腳步,也能嗅出30年國內畫風沿革。作品大多沒有拘泥于人物肖像,而是以人物與事件相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厚重歷史。
展廳中央,《毀家紓難》、《孫中山倫敦蒙難記》、《為惠州起義籌備軍火》,以及《南洋南洋》等一組畫以時間為序真實記錄了孫中山革命歷程的艱辛。而“馮如·航天夢”、“中國鐵路史”、“張騫的強國夢痕”,“陳天華與警世鐘”等作品,如同一本本教科書,幫助參觀者梳理著那段歷史的脈絡。
“炎黃子孫齊心協(xié)力,為了此次辛亥畫展,更彰顯中華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決心?!彼就侥绥娬f自己今后除了往來于廣州、香港,以后還要多到北京,以及其他地方走動交流。
展品故事
辛亥先驅能文能武令人贊嘆
在此次展覽的現(xiàn)場,最引人注目的展品當然是辛亥名人們的書畫真跡。據了解,此次展覽共展示了辛亥革命仁人志士和歷史文化名人創(chuàng)作的近百幅書畫作品真跡,其中包括孫中山、黃興、廖仲愷、陳少白、于右任、何香凝等名人當年的真跡。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介紹說,將這么多辛亥名人的作品聚集到一起,這可是破天荒頭一回。
“天下為公”、“博愛”、“功名兒輩事,天地圣賢心”……很多人都對孫中山先生的這些名言熟記于心,但要想一睹其書法真跡,卻并不容易。梁江透露說,此次展覽經過多方努力,才得以首次將收藏于廣東省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多件孫中山書法作品同堂進行展示。
展廳內,好幾位參觀者在黃興的“行草四言聯(lián)”作品前駐留?!盁嵝臐?,冷眼看人”這一對聯(lián)上,字體遒勁有力而又略帶行草體勢。仔細看,其中的上聯(lián)留有“學彬志兄”字樣,下聯(lián)沒有年款,只題“黃興”二字,下鈐白文“黃興之印”和朱文“克強”二印。書法專家劉志峰由此推斷,這應該是黃興在1911年之后寫下的作品。他分析說,廣州黃花崗起義中,親任總指揮的黃興右手中彈,從此失去無名指和中指,從此只能用大拇指和食指相夾筆桿創(chuàng)作書法,行墨運筆肯定大受影響,不過依然帶有剛勁、磅礴之氣。
陳少白存世手跡甚少,但此次展覽卻展出了其三幅書法作品,其中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另外,來自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廖仲愷“行書七言詩”,以及近現(xiàn)代一代書法宗師于右任,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人的作品,也在展覽中亮相。這些作品內容大多關切國家、民族和蒼生,其所蘊藏的深厚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使作品顯得超邁而儒雅。
作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潘達微,也是一位書畫高手。此次展覽共收集到他的四幅圖軸,描繪對象既有蒼松,也有紅棉?!斑@些作品都屬于文物,文獻性非常強。”梁江說?!耙郧巴ㄟ^教科書就知道他們是勇士,是烈士,沒曾想到還能文能武??删纯膳?!”在展廳門口的留言簿上,不少人發(fā)出如此感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