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印象NO.3 元宵夜》 穆益林 作
今天,一位沉寂了30多年的上海畫家,在上海美術館展示他這些年來的心血之作。而不久前,中國國家畫院為之舉辦的首次個展,已引起北京美術評論界的高度贊賞。他就是68歲的穆益林。
“消失”有原因
穆益林在上海美術圈的知名度恐怕還不如他的兩位千金。他那兩位如花似玉且熱愛美術的女兒時常出現在各種藝術展事,總有不少熟人招呼。而穆益林縱然偶爾同時出席,也是“識趣”地保持距離,跟隨在兩千金后,微笑不語。但穆益林在美術界同輩和前輩那里,還是頗受人敬重。他年輕時在國畫上的天賦就已引起美術界的重視。1979年他的水墨畫《無產者》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同年,水墨作品《臺風季節(jié)》在上海美術大展上與陸儼少作品并獲一等獎。然而,沒過幾年他就漸漸“消失”了。很少有他的畫出現在展覽上和藝術市場上。那都是因為他愛上了中國最古老畫種之一的帛畫。
沉迷屬偶然
迄今已有3000年歷史的帛畫,曾經是中國繪畫的主流形式。這種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創(chuàng)造了中國繪畫在世界藝術史上的最高峰?,F在陳列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晉、唐、宋代傳世名畫,基本是畫在絲織品上的。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繪帛畫也震驚了世界。但如今中國畫基本上繪于宣紙上,帛畫式微了。
穆益林說,他沉迷于帛畫是出于偶然。上世紀80年代初,他創(chuàng)作絹本工筆畫《雨中情》,“著力太過,畫過頭了。于是我試著在畫上再蒙一層薄絹,結果產生了非常奇妙的朦朧感。從此以后,我開始探索如何在古老帛畫的領域中走出一條新路來?!?br/>
探索有成果
穆益林對各種絲織品、顏料在藝術表現上的效果進行了深入研究、實踐。他不僅研究古代帛畫色彩艷麗厚重和經久不衰的原因,還從現代女子的輕紗絲巾薄遮厚疊時產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中獲得啟發(fā)。他發(fā)現,在帛上面如果只按傳統(tǒng)方法單純用礦物質顏料畫上去,雖然顏色很鮮亮,但還不能充分表現絲綢材質亮麗、閃爍變化的特點。1994年他看了在絲綢行業(yè)工作的老同學印染絲綢圍巾的過程后,頓悟出帛畫的絲綢材質與其他繪畫材質完全不同的獨特之處,那在于它有很強的透疊性能、光折射與反射性能。其色彩可染可涂,具有很高的色彩飽和度。他用絲綢染料與中國畫顏料混合應用進行創(chuàng)作。漸漸摸索著在帛畫的正反兩面采用不同色料和不同的圖形相疊相映進行創(chuàng)作。1996年的元宵深夜,穆益林完成《鬧元宵》的創(chuàng)作后,畫面上出現的奇特效果出乎他的意料,畫面色彩效果會隨觀畫的視角不同、光源不同以及光線對畫面照射的角度不同而變化,時而絢麗奪目,時而淡雅含蓄,光和色彩相互交融;色彩厚重卻不湮沒帛的肌理效果。在繪畫的形式、題材、風格上,他不拘一格地將傳統(tǒng)山水章法、現代抽象構成等熔于一爐,創(chuàng)造出帛畫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藝術樣式。
中國藝術理論界元老王朝聞先生欣賞了穆益林的帛畫后,稱贊“有創(chuàng)造性”。國畫家陳家泠說:“穆益林找到了一條屬于他的領先一步的藝術之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