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m瑯彩瓷創(chuàng)燒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其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致。
三代琺瑯彩瓷的發(fā)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康熙時候的琺瑯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瑯時的色彩圖案。施色勻凈是康熙琺瑯彩的最大特點;雍正初年時琺瑯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乾隆琺瑯彩繪受西洋畫影響很大。色彩特點是:杏黃細膩而泛紅,藍色鮮艷,胭脂紅色濃而透明。
天津博物館藏有一對清乾隆款琺瑯彩胭脂紫軋花地寶相花紋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徑6.7厘米、底徑6.5厘米。這對勾連瓶,撇口,長頸,長圓腹,假圈足。頸部藍色地,朱紅色條狀圖案,作螺旋狀繞頸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錐剔出鳳草紋,黃地開光繪三組寶相花紋,色彩光亮油潤。瓶里及底均施淡綠釉,釉表呈現(xiàn)折光不強的皺紋,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紅色方款。此瓶富麗堂皇,采用軋道工藝裝飾手法,體現(xiàn)了清乾隆崇尚華貴艷麗的審美風尚。
(作者系天津博物館器物研究部研究人員高英爽)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