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或變財富絞肉機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2-10-16]
近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在中國的蓬勃發(fā)展,國際拍賣大鱷紛紛垂涎這塊中國“蛋糕”。而中國收藏圈內(nèi)赴歐洲私人博物館、拍賣行高價尋寶的“新貴”們的身影頻頻出現(xiàn)。他們有巨額的財富,也有釋放財富的能力……不過,繁榮背后,有業(yè)內(nèi)人士擔心藝術品投資目前泡沫太大,風險一旦爆發(fā),甚至可能與日本上世紀90年代爆發(fā)的“藝術品危機”比肩。
“藝術絞肉機”的中國土壤
盡管去年世界經(jīng)濟疲軟,但是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額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15億美元。而中國市場則更爆發(fā)出驚人力量,數(shù)字顯示,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年增長率達24%,位列世界第一。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身價最高的畫家畢加索,在2011年被中國畫家張大千和齊白石擠出了頭名位置。
隨著中國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迅速升溫,國際拍賣巨頭們顯得更“迫不及待”。9月27日,蘇富比(微博)(北京)拍賣有限公司在京揭牌,并舉行了首場象征意義的拍賣。這是國際著名拍賣機構蘇富比在亞洲地區(qū)組建的第一家合資公司。
交易總額奪得頭名,屢屢刷新的拍賣紀錄,國際拍賣巨頭正式入駐,手握巨款的中國買家遍布全球各大拍賣市場……國際賣家頻頻發(fā)力中國市場,爆發(fā)出極大熱情。2008年,中國藝術品的成交額占到全球藝術品拍賣總價的9%,而現(xiàn)在則暴漲到30%。如此超乎尋常的增長,背后的動因是什么?
專家觀點不一
維斯比家居董事長朱星海,曾是中國嘉德(微博)(廣州)品牌中心總經(jīng)理,對藝術品領域有深刻認識。他認為,這樣的歷史完全可能在今天的中國復制?!艾F(xiàn)在的中國就相當于日本的昨天。當時日本是全球消費的主力,如今的中國人也是全世界到處買,二者確實有關系,這種狀況有可能再現(xiàn)?!钡馁u行作為交易的中介機構,應該不會參與?!叭绻鼍?,比較大的基金、收藏機構可能性更大,比如一些主導早期大型拍賣的機構。”
旅德畫家、深圳知名獨立藝術家則滕斐則認為目前不需要有這方面的擔憂?!罢麄€藝術品市場在中國還沒正式開始,相對于中國的龐大市場而言,收藏藝術品的人還是極少數(shù)?!迸c日本相比,中國市場更大,相對穩(wěn)定,而且其他領域賺錢機會多,不會重演藝術品泡沫崩潰的一幕。
藝術品市場風險大成共識
但藝術品市場風險不小成為專業(yè)人士的共識。“藝術品市場確實夠殘酷,歐美市場也會面臨泡沫崩潰,但他們的價格層次更豐富,收藏者也多,載體更豐厚,相對好些”,滕斐說。而朱星海提醒,目前收藏多出于逐利的目的,而藝術品是高回報高風險的投資,“進了這個場就要清楚游戲規(guī)則。”
面臨如此急劇膨脹而又險峻的市場,中國的藝術市場規(guī)范化卻遠遠沒有跟上,“藝術品絞肉機”更有可乘之機。藝術品交易稅出臺困難重重,藝術市場法規(guī)缺位,專業(yè)從事藝術品投資的銀行匱乏……藝術品市場運行體系存在種種問題,無疑進一步放大了投資者面臨的風險,讓市場顯得更加殘酷。
朱星海認為,由于模式存在缺陷、缺乏行業(yè)人才和鑒定專家,文交所對推動行業(yè)規(guī)范不會產(chǎn)生太大效果。滕斐評價,“總體熱度沒開始,就像水溫是涼的,忽然有地方特別熱,影響不了整體。分割的模式太抽象,類似純金融資金運作。但藝術品又不像股票透明、實在、流動性強?!?br/>
另外,中國拍賣市場天價頻出也暴露出藝術品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逐利投資往往衍生出不理性的行為,演化成滋生“絞肉機”的溫床。
如何避免中國被拖入“藝術品絞肉機”
如何避免中國被拖入“藝術品絞肉機”?朱星海指出,藝術品收藏是慢慢發(fā)展的過程,不可能短期催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還在路上?!钡J為,在深圳,政府對文化創(chuàng)意行業(yè)給予資金和政策鼓勵,是很好的嘗試。
而滕斐則提出了更具體的解決辦法,他認為引進專業(yè)團隊參與藝術品收藏,才能避免非理性的熱潮席卷?!艾F(xiàn)在往往說我有錢,想買什么就拍什么,這樣風險很大?!焙觅Y金只有給專業(yè)的人,才能有保證。他們更加熟悉市場,即使藏品有價格波動也不會跌得很離譜。同時,他們與藝術家、藝術館、展覽策劃人、媒體關系密切,可以形成呼應,效果更好?!巴ㄟ^這種專業(yè)空間的拓展,大家能更加全面科學地看待市場,減少盲點,從逐利收藏轉(zhuǎn)向文化收藏,風險也就更小?!?br/>
不過,根據(jù)目前的形勢看,似乎還不用太擔心“藝術絞肉機”的降臨,因為,中國的收藏者們比當年日本的同行已經(jīng)顯示出了更多自主性。
90年代初日本藝術品泡沫破滅
背景
20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日本人頻頻在世界各地出手,成為“世界買家”。從1987年到1990年間,日本人一共從西方進口了138億美元的藝術品,一舉占領了30%的世界藝術品市場。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jīng)濟泡沫破滅,藝術品市場的繁榮也成為曇花一現(xiàn),開始迅速下滑。許多銀行及大企業(yè)為了回收資金,紛紛將手中價值幾億日元的梵高、雷諾阿等名家的作品出售,而由于不易變現(xiàn),從海外重金購入的藝術品大部分被銀行廉價收購,再以極低價格向歐美回流。而投資者們由于動用大量資金、貸款投資藝術品,泡沫破滅后血本無歸,破產(chǎn)、倒閉、自殺,被卷入“藝術品絞肉機”。
據(jù)估計,當年以50億美元購入現(xiàn)保存于日本各銀行手中的畫作,如今最多能賣出14億美元。
記者觀察
買家要有做藏家的心態(tài)
藝術品秋拍季正酣,香港作為亞洲藝術品中心,成為國際賣家進入中國內(nèi)地的首站,隨后蘇富比的展品還將陸續(xù)在北京、上海等內(nèi)地城市展出。
藝術品大有從廟堂小眾收藏走向江湖大眾渴慕的趨勢。記得廣州華藝副總裁王野夫在接受采訪時曾警告,藝術品本身不是大眾市場。一大眾化就產(chǎn)生了投機。真正買藝術品的人投機的很少。藝術品不像電腦、家具可以二手轉(zhuǎn),它不是生活的需要,難以轉(zhuǎn)換。投資要有專業(yè)機構的支撐,去泡沫化就是去投機。
同時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買家是不是真的有做“藏家”的心態(tài)。藝術品對家族而言也是一種傳承,家里有了藝術品,會變成家族的一分子,會成為家族的留戀。
炒出的泡沫破滅后,該是西方的還是回流西方。藝術品更多是家族意義的傳承,失卻性靈的虛榮心捆綁在一場數(shù)字游戲上,究竟是像上世紀日本藝術品市場的教訓那樣,把責任歸咎于拍賣行、銀行家是魔鬼,還是被蠱惑的人心?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