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啟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11-12]
2012年11月5日晚8點,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史無前例地采用純互聯(lián)網發(fā)布的創(chuàng)新形式,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盛大啟動。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作為首個聚焦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的跨領域重量級獎項,以倡導面向未來的“傳承·創(chuàng)新·引領”為核心理念。在當晚的啟動儀式上,紐約中國中心藝術總監(jiān)翁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著名當代藝術家汪建偉、著名建筑設計師朱锫、著名企業(yè)家馮侖、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yè)部公關總監(jiān)盧敏捷,與1萬多名關注大獎的在線觀眾圍繞“融匯東西的未來創(chuàng)造”這一主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共同探討推動“中國創(chuàng)造”的現(xiàn)實與未來路徑。此外,本屆大獎的獎項設置與評獎機制也在啟動儀式上正式公布。
作為中國首個采用純互聯(lián)網發(fā)布形式的品牌藝術獎項,本屆大獎啟動儀式通過網絡視頻、網絡社區(qū)和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實現(xiàn)了藝術家、設計師、行業(yè)精英與廣大公眾之間的深度對話。當晚,超過20萬網友通過在線觀看的方式關注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近5千名新浪微博用戶參與了本次大獎啟動儀式“分享奧迪藝術瞬間”的活動,新浪微博發(fā)表、轉發(fā)數超過4千次。此外,更有超過1萬名在線網友通過大獎官方網站和新浪微博與現(xiàn)場嘉賓積極互動,通過網絡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盛大的思想交流論壇。
“作為全球最強設計品牌之一,創(chuàng)新設計是奧迪品牌的重要基因。奧迪長期以來高度重視與藝術和設計之間的跨界合作,并從中不斷汲取‘啟迪未來’的設計靈感?!币黄?大眾奧迪銷售事業(yè)部公關總監(jiān)盧敏捷表示,“正是在東西方文化、科技、藝術與設計的碰撞與交融中,一汽-大眾奧迪通過24年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成就了中國最成功的國際高檔車品牌地位。我們深刻體會到‘融匯東西’對創(chuàng)新的激發(fā)作用。因此,我們將‘融匯東西的未來創(chuàng)造’定為本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的主題,希望通過本屆大獎推動中國本土藝術與設計的發(fā)展,為‘中國創(chuàng)造’提供助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一汽-大眾奧迪特別邀請了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紐約中國中心兩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藝術機構共同協(xié)辦本屆大獎。著名策展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先生表示:“藝術與設計的跨界已經成為當代藝術語境下的主流趨勢。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直致力于將國外頂尖藝術家與設計師的作品帶到中國,并推動他們與中國杰出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對話。因此,我們非常認同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的理念,也相信溝通中外的文化與思想、融匯東西方的藝術與設計將是‘中國創(chuàng)造’未來發(fā)展的必然之路?!?br/>
著名當代藝術策劃人、紐約中國中心藝術總監(jiān)翁菱則坦言:“讓中國杰出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以及他們的作品走向世界是推動‘融匯東西的未來創(chuàng)造’的有效途徑。紐約中國中心通過打造一個融匯東西方文化的生活方式空間來展現(xiàn)當代中國的全新國際形象,而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則通過構建一個東西方藝術與設計的跨界交流平臺來提升‘中國創(chuàng)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謀而合?!?br/>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為中國當代藝術家與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交流和展示的平臺?!敝敶囆g家汪建偉先生表示:“在這一平臺上,我們需要打通東西方的哲學與品位,在國際視野下發(fā)掘中國文化對于空間與時間的獨特審美,為‘中國創(chuàng)造’賦予創(chuàng)新的思想性。我非常期待能與更多藝術家與設計師在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的平臺上交流,共同探索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發(fā)展。”
第二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共設立5項大獎,其中,杰出成就獎旨在向長期獲得代表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最高水準國際認可的個人致敬;年度藝術大獎與年度設計大獎,旨在表彰2011-2012年度代表中國當代藝術與設計最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成就者;年度藝術新銳獎和年度設計新銳獎,旨在鼓勵2011-2012年度中國最具潛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藝術與設計新銳。每項大獎將分別推舉30位候選人,經過由兩岸三地藝術和設計領域專業(yè)人士組成的專業(yè)評審團、由專業(yè)媒體組成的媒體評審團以及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公眾評審團共同投票產生,并經過由靳尚誼、譚盾、劉家琨等藝術與設計領域權威人士組成的大獎主席團最終復議確定。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創(chuàng)立于2010年。2011年3月,首屆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751 D-PARK時尚創(chuàng)意廣場隆重舉行。在頒獎典禮上,國際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被授予了本屆大獎最高獎項30年成就獎,國際著名作曲家譚盾和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劉家琨分別榮獲了年度貢獻獎和年度設計大獎,年度新銳獎和年度設計新銳獎則分別被著名青年導演寧浩和著名青年平面設計師劉治治摘得。
我們應該怎樣理解“融匯東西的未來創(chuàng)造”?
汪建偉:我看到這個主題的時候是把它拆開來看的——“融匯東西”和“未來”。我理解中的“融匯”實際上是我們今天唯一的出路,因為種種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面對這個世界,所以必須要突圍。這個詞看起來是主動的,但實際上是被動的行動。要做到“融匯”,我們必須認識到,世界上任何一種知識、系統(tǒng)都無法獨自壟斷今天的世界。當我們回歸到一個更民主、更分享的歷程時,“融匯”才有可能是我們未來的一個起點。此外,我認為“東西”這個概念實際上不是一個方向詞,而是一個關系詞。在中國,“東西”意味著我們跟外部世界的任何一種關系。我們將最大的事情、說不清楚的事情稱為東西,東西因而意味著一種關系??偠灾?,只有在一個更開放、更民主的平臺上,我們才有可能得到未來。
朱锫:我認為這句話里的兩個詞比較重要——一個是“未來”,一個是“東西”?!皷|西”不是那個東西,而應該是東西方文化或者東西方。至于“未來”,大家都知道它肯定是必然的,但未來是什么我們誰也不知道。只有一件事我們可以確定,也就是我們可能都不存在了,那就是未來。
很顯然,一個個體的未來實際上是一種假象,或者說是一種“假設”。如果說“假設”是我們的未來,那么我們該如何形成這樣一種假設呢?我覺得這可能就涉及到我剛才說的“東西”。在我看來,“東西”很顯然是指東西方。當我們說到“東西方”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基于傳統(tǒng)的分辨。因為過去信息不發(fā)達,我們發(fā)現(xiàn)東西方有明顯的差距,而在今天這個差距已經縮小。即使推到東西方文明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東西”實際上有很多共同點,當然也有很多不同點。比如說重力,我們不能說羅馬的重力和北京的重力有所差距。這個知識是人的基本經驗,它走到哪兒都成立的,并且是我們必須非常清楚的。還有一些經驗因為時間、地域和種族的關系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有共同的規(guī)律,但我們也有差距,這個差距是因為時間、地域和人而產生的。
當你清楚了東西方文化兩大脈絡的時候,你會提出自己的假設,你會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你沒有必要再去證明重力到底是不是全球都一樣;相反地,你知道差距在什么地方。這樣一來,我覺得我們剛才說的“融匯”實際上是看每一個人怎么去理解不變和變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出自己對未來的一種假設。如果你認為這是未來,你就去做下一件要做的事。
社會各界應該如何推動“融匯東西的未來創(chuàng)造”?
馮侖:用四個詞來概括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方法就是——“全球觀、中國心、專業(yè)能力以及本土功夫”。以“立體城市”為例,我們采用的是“全球觀”。我們在地球上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將研發(fā)中心設在新加坡,我們最主要的規(guī)劃師來自于美國,其中也有日本和中國的。另外,所有的技術和方法都參考了全球的一些城市研究,比如“垂直農業(yè)”是紐約一個教授一本書里講到的——怎么樣“豎”起來節(jié)約用地?因為互聯(lián)網技術,這個事情的成本變得非常低。然后是“全球觀”,就是站在人類最前端的思考和方法的基礎上來思考我們自己,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叫“中國心”,就是解決中國本土問題。
第三件事很重要,叫做“專業(yè)能力”。我們是做不動產的,因此做這個城市要有專業(yè)能力,除了建筑的專業(yè)能力還要有賺錢的專業(yè)能力,就是“順便賺錢”。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必須賺錢”,沒有必須賺錢的壓力你順便也賺不到錢。“立體城市”最初的設想是設計一個大房子,很大的一個建筑。從賺錢的角度來說,這個事情成本實在沒有辦法讓人承受。所以,從商務的專業(yè)經驗來看,我們必須將建筑變成一個有點像仙人掌一樣的結構。它是立體的,有些面是連著的,而有些面是獨立的。這些在商務、財務和開發(fā)工程組織等方面來說是可以的,這就叫專業(yè)能力。
最后一個叫“本土功夫”,我們必須在每個地方都找一個本地大哥。沒有當地大哥你不能很快地切入,這就叫本土功夫。
所以,我們講“融匯東西的未來創(chuàng)造”的時候,“融匯東西”的關鍵是要解決全球觀、中國心的問題,而且創(chuàng)造要有行動力、執(zhí)行力。對于我們來說,整個商務活動當中要融匯的不僅是東西,還要融匯“東西”。這里的“東西”包括藝術、設計,也包括所有和我們城市發(fā)展相關的東西。這樣的話,我們才是一個整體,才能夠有一個新的創(chuàng)造。
翁菱:我認為,在今天談未來創(chuàng)造,實際上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我們現(xiàn)在遭遇了一切的可能性,人類的文明、文化、城市、藝術、設計等都是從沒有演變到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好像什么都有了、什么都見過了。因此,見到一個好的藝術作品我們非常難下判斷。我覺得在這個時候,大家應該試圖從各自的專業(yè)圈走出來,也就是說放下自己的專業(yè)姿態(tài)稍微走得遠一點,看看大家到底在想什么。如果我們只想知道自己中國人在想什么,我們是很難做未來創(chuàng)造的。
在我看來,一汽-大眾奧迪和我們是在每一個行業(yè)都想要創(chuàng)造樹立新的標準,但又覺得非常艱難、不知道到底什么樣的標準是更好的標準的時候,走到一起開始合作的。我們都認為,好的藝術、好的項目,包括好的商業(yè)項目一定都是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不同國界、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在經過批評驗證之后還認可的東西。
盧敏捷(主持人):我也認為各個領域都要打通,打通非常重要,它讓我們能夠相互理解、能夠去做更多的事情。就像今天的這個網絡論壇,我們也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公眾、更多的網友參與到這樣的話題中、能夠去繼續(xù)思考這樣的話題。
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將如何推動“融匯東西的未來創(chuàng)造”?
翁菱:我認為,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和其他藝術與設計獎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嘗試提供一種“方法論”,包括跨行業(yè)、跨學科的合作以及打通傳統(tǒng)固有的視野和思維方式。這樣一種開放、融匯、跨行業(yè)、跨學科創(chuàng)造的方法論,將是未來一種比較好的創(chuàng)造前提。
田霏宇:在現(xiàn)在的中國,當代藝術和設計已經不需要推說了,大家已經開始慢慢注意到這塊了。但是,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能起到的作用是蠻大的,原因在于大獎的理念本身以及它的評選機制。比如說這次的評選方式是從專業(yè)的評選到媒體的評選再到大眾的評選,我覺得把這三個層面結合在一起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方式。獎項的設立也特別有趣,它涵蓋藝術和設計、年度和未來這些概念,也表彰做出杰出貢獻的個人,這五個獎項的構思都做得很到位。
其實評出了誰不一定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整個活動怎么用一種健康、帶有學術考量而又能引起大眾關注的方式去推動這件事情,我覺得這才是大獎的意義所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