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曾繪制濟南華不注山 乾隆先后題跋九次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2-05]
濟南城區(qū)北面有兩座山非常奇特,從北向南,像是朝拜,像是守衛(wèi);從南向北,像是兩座山闕,通門而望,直通京城門戶!這兩座山一個因人命名,稱鵲山,是為紀念神醫(yī)扁鵲;一個因形命名,就是華不注山,簡稱華山。
平地樹單椒
從地理上講,華不注山非常獨特。泰山山脈向北綿延起伏幾十公里后,出現(xiàn)了一段難得的開闊地,這片開闊地就成了古齊州即現(xiàn)在濟南市的載體。然后在古大清河即現(xiàn)在的黃河南岸散落星點,其中最大的一個點像驚嘆號矗立在東端,古人根據其形狀稱之單椒,又稱其為“華不(音夫)注”,源自于《詩·小雅·常棣》,其曰:“常(棠)棣之華,鄂不韡韡?!薄叭A不注”,意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說其獨特,是因其平地樹單椒,水中起芙蓉。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述說:“單椒秀澤,不連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發(fā),望同點黛。”
漢代中期,黃河改道由利津一帶入海。造成支流灌注,濟水泛濫。華山、鵲山附近形成一個大湖,至唐稱蓮水湖。遠遠望去,華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枝荷花。李白有詩為贊:“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痹送鯐焺t更有氣勢:“齊州山水天下無,濼源之峻華峰孤?!?br/>
《左傳》中成公二年的“齊晉鞍之戰(zhàn)”是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戰(zhàn)役。時齊晉反惡而交戰(zhàn)。齊大敗,被晉師追趕繞華不注三周。這是文獻中有關華山的最早記載。
不能忘記的三個文化人
說起華不注山,有三個人不能忘記!
第一位是趙孟頫,他繪就了濟南的第一張文化名片!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趙孟頫42歲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時總管缺任,由其獨署府事。三年后去職回鄉(xiāng)。是時,趙在書法與繪畫上已日臻成熟?;氐焦枢l(xiāng)的他常與幾位好友相約飲酒賦詩。每每談起濟南則溢于言表,盛贊濟南山川之勝,談及鵲山和華不注山,在場的人為之神往。但在座的周密心情卻頗為惆悵,他祖籍歷城,祖上為避金兵南下,遷居吳興。周密從未回過山東故鄉(xiāng),此時勾起鄉(xiāng)思,不禁神傷。趙孟頫為慰友人思鄉(xiāng)之情,提筆勾畫出濟南二山之形勝相贈,《鵲華秋色圖》由此誕生。
畫卷以華不注和鵲山遙相而對為背景,描繪了濟南郊外秋高氣爽的迷人美景和野趣。此畫深得歷代文人青睞。明代董其昌(號香光居士)被稱為當朝第一,盛贊此畫“有唐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以為文敏一生得意筆”。
乾隆皇帝對這幅畫達到了酷愛的程度,先后題跋九次且鈐章成為之最。最有趣的是1748年春乾隆東巡濟南,登城遠眺,發(fā)現(xiàn)眼前山色似曾相識,莫非這就是《鵲華秋色圖》所繪?遂令人星夜飛騎回北京宮中取來此圖,展卷對視,不禁欣然大笑,贊嘆不已,“始信筆靈合地靈,當前引證得神髓”。遂又題記于畫上。
第二位是康有為,他是第一個提出在華山建新都會的政治家!
1923年初夏,年逾六旬的康有為第二次來到泉城。當他登上千佛山俯瞰全城,這位篤信風水堪輿的大學者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濟南城南靠歷山,北臨黃河。在他看來,有弓背反向之虞,與傳統(tǒng)風水觀念相悖。蹙思前行,不禁遠眺尋望,忽然間一座山峰挺拔而立,躍入眼簾,心中不由一亮。這座山就是華不注山!它解開了康圣人的心事。
翌日,康有為饒有興致地登上了華山。“遙望此山如在水中,蓋歷下城絕勝處也”,于是感嘆:“南京鐘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揚州七星山,蘇州的橫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華不注也?!笨涤袨閷系挠∠笠蛉A不注而轉變,直至升溫。他將贊嘆升華到奇暢的構思中,提出了大膽而神奇的設想:“誠宜移都會于華不注前。”玄遠睿智的思維被山清水明的畫卷激活出熱情的創(chuàng)作構思,一篇《新濟南記》由此誕生!
“但開一新濟南,尤美善矣?!耨Y道已至黃臺山,黃臺橋有農林學校在焉。誠宜從黃臺橋通馳于華山前,以華山為公園,稍綴亭臺,循花木,先移各學校于山前,馳道間設一公會堂,為吏士公會之所,涉酒樓女閭于其間,因人情之讌樂,藉以開辟之,則游人相率而來,車馬雜沓,咸愿受一廛而為氓,乃為之限定園宅之制令,宅地必方十丈以外,宅必樓,瓦必紅,宅式不得同,庶幾與青島之閎規(guī)美觀焉。不十年,新濟南必雄美冠中國都會?!毕氲秸谝?guī)劃中的“華山地質歷史文化公園”,90年前,康老夫子已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藍圖。
第三位是吳良鏞,他把華不注山定位于齊魯文化的三個制高點之一!
這位當年協(xié)助梁思成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個建筑工程學系的當代建設規(guī)劃大師,10年前,受邀考察濟南城市規(guī)劃時,提出了一山一水一圣人文化線的三個制高點——尼山(孔廟)、泰山、華山(即華不注山)。
將華不注山列為齊魯文化的制高點之一不是偶然。從地域上講,孔廟、泰山都屬魯國,唯華山屬齊。從類別講,孔為儒家之宗,岱是佛道相融,只華山為道獨有。從文化上講,魯韻綿長,代表的是厚重和諧;齊風浩浩,代表的是雄曠豪壯。從現(xiàn)代發(fā)展方向看,濟南是齊魯文化中心,華山為齊煙九點的代表制高點;泰山是五岳之首,是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為一體的典范;孔廟是儒家文化之發(fā)源地,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點。這三個文化點齊聚齊魯大地,恰巧又在一條軸線上,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巧合吧?
吳良鏞鑒于舊城一時難以“改造”,建議往大明湖北發(fā)展新區(qū),用中國城市傳統(tǒng)布局的某些特點,如歷史上的長安“南望終南山子午谷”,“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用兩座山頭作為遠處城市的大門;洛陽南面正對“伊闕”,即龍門石窟所在,濟南城北黃河邊有“華山”和黃河北的“鵲山”,正好用它作為大門,這樣南部千佛山、北面華鵲二山及黃河,中有小清河,東西濼水以及大明湖等,映帶前后左右,對自然環(huán)境再創(chuàng)造,可以建設成豐富文化品位的新區(qū)。這就是濟南新風貌帶的設想。
華陽宮
華陽宮,因位居華山之陽而名。其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相間各序,布局有致,是濟南地區(qū)現(xiàn)今保存的最大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華陽宮的始創(chuàng)年代史料中無詳細記載,至金代,有史載于金興定四年(公元1220年)由丘處機弟子陳志淵拓建,自此香火綿延,經久不衰,漸成規(guī)模。
華陽宮有三個看點。
其一是規(guī)模的綜合性。華陽宮是古建筑群中的一座,因其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久而被概稱。它本宮由蘭橋、一山門、東西鐘鼓二樓、二山門、忠祠、孝祠、四季殿組成。另外棉花殿、龍王廟、三皇宮、三元宮、關帝廟、泰山行宮及佛教的凈土庵等寺觀,殿宇眾多,由9處獨立的建筑群組成,被稱為“濟南巨觀”。
其二是其獨有的忠孝兩祠。孝祠內祀的是閔子騫,忠臣則是逄丑父,塑其為忠臣之冠的甚為少見,可見歷史是不會埋沒人的。
它的壁畫是第三個看點,亦是最大看點。華陽宮古建筑群現(xiàn)存單體建筑34處,保存壁畫的建筑有12處,面積達300多平方米,是濟南地區(qū)保存最多、最精美的古壁畫。2011年,新的發(fā)現(xiàn)讓人大為興奮,這些壁畫主要集中在元君殿、三教殿、三皇殿和關帝廟前殿。元君殿東西兩側山墻上的壁畫尤其珍貴:東西兩側山墻上每一側都有12幅壁畫,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表現(xiàn)了碧霞元君從出生到成仙的整個過程。12幅壁畫就像連環(huán)畫。其中一幅畫里畫著三條龍在云中吐水,還是嬰兒的碧霞元君在下面洗澡,非常生動。這在省內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全國也非常罕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