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簡帛《老子》古本出版 學術意義重大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2-26]
經過四年整理編輯,《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老子》卷)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問世。學者指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簡帛《老子》古本出版問世,學術意義和文化價值重大。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被譽為繼“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之后問世的又一座漢代典籍寶庫。它2009年從海外回歸入藏北京大學,其中包括3300多枚竹簡,基本涵蓋了《漢書·藝文志》所劃分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方技”六大門類。學界普遍認為,西漢竹書是繼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之后問世的又一座漢代典籍寶庫,對于中國上古歷史、思想、文化、科技、書法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隨后,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組織校內外十幾位專家學者,承擔了西漢竹書的保護、整理與研究工作。
尤其令人矚目的是,西漢竹書中發(fā)現(xiàn)了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簡帛《老子》古本。據(jù)統(tǒng)計,竹書《老子》現(xiàn)存竹簡221枚,5300余字,其殘缺部分僅60余字。
迄今為止,我國已發(fā)現(xiàn)8種出土和傳世的《老子》版本,其中包括著名的“郭簡”、“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敦煌本”、“傳世本”,等等。學界指出,西漢竹書《老子》的文本形態(tài)介于帛書本與傳世本之間,是一個處于“定型”階段的完整而精善的《老子》古本。
承擔《老子卷》整理工作的北京大學副教授韓巍稱,西漢竹書中的漢簡《老子》包括完整竹簡176枚,殘斷竹簡105枚。經過拼綴,共有完整及接近完整的竹簡221枚,殘簡10枚,另有兩枚完整竹簡遺失。
此外,在竹書《老子》兩枚竹簡的背面寫有“老子上經”和“老子下經”篇題,這是《老子》書名在出土簡帛中的首次發(fā)現(xiàn),也印證了有關《老子》稱“經”的文獻記載。
據(jù)悉,《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自2012年底開始逐卷陸續(xù)出版,全書分為七卷。此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老子》卷)圖版內容非常豐富,首次收錄竹簡背面劃痕示意圖,還附有簡冊照片的完整復原圖拉頁,使讀者能一窺竹書《老子》全貌。
學者們在整理研究過程中,根據(jù)西漢竹書的文字內容和書法特征來界定其年代,結果發(fā)現(xiàn),西漢竹書中未見漢武帝以后的年號,僅在一枚數(shù)術類竹簡上發(fā)現(xiàn)有“孝景元年”紀年。
據(jù)介紹,西漢竹書的書法已近于成熟的“漢代隸書”,晚于漢武帝早期的“銀雀山漢墓”竹簡,但早于漢宣帝時期的“定州八角廊漢墓”。由此,學者推測西漢竹書的抄寫年代應主要在漢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
專家學者還綜合多種因素進行推測,北大西漢竹書的原主人應與阜陽雙古堆漢簡、定州八角廊漢簡的墓主人身份接近,有可能屬于漢代的王侯一級。因此,西漢竹書的內容也反映出西漢中期社會上層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和思想意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