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市場虛火盛:藏者忌盲目跟風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2-26]
名家書畫、瓷器、玉器、青銅器、古代服飾……民間對這些藝術品的收藏熱情正在急速升溫:眾多鑒寶電視節(jié)目收視率不俗,身價倍增的藏品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藝術品拍賣屢破紀錄,令人們對藝術品投資浮想聯翩;到古物市場和拍賣會“淘寶”的人更是熙熙攘攘。但是業(yè)內人士指出,藝術品投資行業(yè)整體“虛火旺盛”,而且贗品充斥市場,即使專業(yè)收藏者都很難分辨真?zhèn)?,何況那些眼熱而沖動的普通人呢?
炒作盛行 市場虛火
藝術品收藏為何近年火爆異常?業(yè)內人士指出,主要是大量資金涌入和行業(yè)炒作“扛價”所致。
俗語道,盛世藏古董。近年來,收藏被認為是繼股票、房地產之后國內最火的投資領域。2004年6月,在北京舉辦某大型拍賣會上,一件明末清初《花鳥冊頁》以500萬元起拍,最終以2860萬元成交。而在5年前,這件拍品在一次拍賣會上的成交價僅為209萬元。類似這種身價暴漲的例子多次出現,產生了市場的連鎖反應。高回報率讓藝術品收藏熱連年升溫。
在炒作風盛行之下,有些藝術品的價格被名不副實地標上了天價,令一些作者都感到匪夷所思。有當代知名畫家在媒體上公開表示,現在的中國書畫拍賣市場已經被炒瘋了,有些畸形,其中的利益被“炒家”賺走了。但也有一些作者和拍賣行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據本市拍賣行業(yè)資深人士透露,一些拍賣行在捧作者,造成了市場價格虛高的現象。例如有拍賣公司一年中連續(xù)將一些名氣并不太大的作者的作品起拍價推高,吸引著那些追漲心理的買家。一些“倒兒爺”以及作者請的“托兒”也在拍賣場上推波助瀾,結果一些并不出色的藝術品被熱炒到非正常狀態(tài)。而普通投資者并不了解其中內幕,花高價買入后難以出手,如同接到了“擊鼓傳花”游戲中那最倒霉的一棒,最終承受了經濟損失。
贗品充斥 專家作假
在火爆的收藏市場中充斥著大量贗品,偽造手段花樣翻新,并能以假亂真。據市文物處的專業(yè)人士介紹,收藏市場的贗品比例高于7成。
據悉,在本市和外地很多古玩市場中,造假作舊的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形成了造假、販假的專業(yè)隊伍。初級造假手段有“成品出土法”,即選一批造型比較古樸的瓷器浸在鹽酸中,待表面發(fā)黃,產生裂縫后再埋進土里兩三個月使其變得灰暗陳舊;中級造假手段有“插件法”,就是從許多舊物上拆零件,拼成一件古董;高級造假法已經在書畫作品運用了電腦激光技術。對于不懂行的普通人來說,難免被商家忽悠上當受騙。
同時,一些鑒定“專家”不恪守職業(yè)操守,以假當真、抬高報價,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有的鑒寶電視節(jié)目為滿足收視率要求,故意暗示專家報個令收藏者和觀眾驚喜的高價,結果收藏者拿著節(jié)目鑒定和評估證書找到拍賣行時,卻被多家拍賣行認為價格虛高,不受理拍賣。還有一些專家把假文物說成是真的,從而收取鑒定費用。據報道,沈陽市一位李姓收藏者的一件瓷器被某博物館專家鑒定為真品,價值100萬元,收藏者為此花去1000多元開了鑒定證書,但這件瓷器經知名專家鑒定實為贗品。一些嚴重造假的“專家”最終被國家有關部門開除出了鑒定隊伍。
積累知識 理性投資
在藝術品市場熱鬧的背后,一些收藏者越來越迷惘?!百I的人不懂,懂的人沒錢”,業(yè)內人士指出了當前這樣的現狀。
天津市文物處副研究館員施俊認為:面對真?zhèn)坞y辨的藝術品文物,很有可能使人血本無歸,人們如果遇到鑒定問題要到國家權威部門去尋求幫助,更重要的是平時豐富自身知識,對藝術品投資一定要慎重出手。
一些收藏專業(yè)人士指出,收藏也是一門學問,無論收藏者選擇的哪一個門類,都需要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事實上,一些短線投資已經受到沖擊。有一些曾經被人熱炒的“名家、大師”,由于作品風格不鮮明、水準不高,作品價格不可避免地從高位下跌。有些近現代書畫作品已經到跌到去年同期價格的三分之一。
同時一些法律界人士提醒人們:目前許多拍賣行在《拍賣規(guī)則》中聲明對拍品瑕疵不做任何擔保,也就是不保證拍品的真?zhèn)?。面對一些拍賣法律糾紛,是依據《拍賣法》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有爭議。從當前市場來看,藝術品投資的流通渠道還不夠規(guī)范。人們在浮躁紛亂的市場環(huán)境下,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保持理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