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么非遷都不可?抵抗蒙古族南下重要措施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3-28]
明太祖定都南京。到了第三代明成祖(十三陵長陵埋的那個皇帝)時,把朝廷搬到北京來了。這件事情在歷史上有什么意義?他當時為什么非遷都不可?
明太祖的軍隊打到北京以后,元順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在長城以內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盡管如此,元順帝的軍事力量、政治機構都還存在。因此,他經常派遣軍隊往南打,要收復失地。他認為這個地方是他的,他們已經統(tǒng)治了八九十年。而當時明朝的都城是在南京。為了抵抗蒙古的進攻,明太祖只好把他的許多兒子封在長城一線作塞王??墒乾F(xiàn)在情況變了,明成祖自己跑到南京去了;此外,原來封在熱河的親王叫寧王,寧王部下有大量蒙古騎兵。明成祖南下爭奪帝位之前,先到熱河,見到寧王就綁票,把寧王部下的蒙古騎兵都帶過來了。他利用這些蒙古騎兵作為自己的軍事主力,向南進攻取得了勝利。從此之后,他就不放寧王回熱河,而把他封到江西去。這樣一來,在長城以北原來可以抵抗蒙古軍進攻的力量便沒有了。
因為他自己經常在北京,當然政府里的許多官員也都跟來北京,北京慢慢變成了政治中心。于是他開始修建北京,擴建北京城,大體上是根據(jù)元朝的都城來改建的。街道很整齊,幾條干線、支線把整個市區(qū)劃成許多四四方方的小塊。有比較完整的下水道系統(tǒng),有許多中心建筑。從明成祖到北京以后,前后三十多年,重新把北京建成了。和這個時期的世界其他各國比較,北京是當時世界各國首都中建筑比較合理、有規(guī)劃的、最先進的城市。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首都比得上它。
以北京作為一個政治、軍事的中心,就近指揮長城一線的軍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軍事進攻,保證國家的統(tǒng)一,從這一點來說,明成祖遷都北京是正確的。如果他不采取這個措施的話,歷史情況將會怎樣,就很難說了。
把軍事、政治中心放在北京,北方的問題解決了。可是發(fā)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南方發(fā)生了事情怎么辦?于是就把南京改為陪都。陪都也和首都一樣,除了沒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種組織機構,北京有一套,南京也有一套。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因為南京沒有皇帝,便派一個皇帝親信的人做守備。當時的大學叫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也有兩個:一個叫“北監(jiān)”,一個叫“南監(jiān)”。北監(jiān)在北京,就在孔廟的旁邊。北監(jiān)、南監(jiān)都刻了很多書,叫北監(jiān)本和南監(jiān)本。當然,陪都和首都也有區(qū)別,首都的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部長叫尚書,副部長叫侍郎)有實權,而陪都的六部沒有實權。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首部辦。南京的這些官清閑得很,沒有什么事情可做。
明成祖遷都北京,這不但是抵抗蒙古族南下的一個最重要的措施,同時也為北京附近地區(qū)生產的發(fā)展、文化水平的提高,都市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有了這個基礎,清朝入關后才能繼續(xù)建都北京。我們在全國解放之后,才有條件繼續(xù)建都北京。這是一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我們國家建都北京,是經過了慎重、周密的考慮的。當時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北京是一個學術中心,首都最好建在別的地方,不要建在北京。北京一建都,就成為政治中心了。這些人認為政治是很不干凈的東西,所以反對建都北京。一些人認為舊北京城不能適應我們今天的政治要求,因此應該在復興門外建一個新北京。把舊北京甩開。他們舉了很多條理由。但是我們有一條:北京在一九四九年有一百幾十萬人口,你要把國家的中央機關放在復興門外,孤孤單單地和人民脫離了,這在政治上是錯誤的。過去十幾年以來,不斷有這樣的爭論?,F(xiàn)在事實證明:第一,今天建都北京是正確的;第二,在北京的舊基礎上來擴建新北京也是正確的。中央機關脫離人民行不行呢?當然不行,那是原則性的錯誤。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爭論,今天不能多講了。這是從明成祖遷都北京,順便講到我們今天的北京。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