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賓:談版畫創(chuàng)作中的直接性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5-23]
我對版畫創(chuàng)作的幾個特性感興趣:一方面是版畫創(chuàng)作的“直接性”,其中一是最終作品草稿(素描、速寫)的繪制過程,另一方面是刻刀雕刻木質雕版、鋼針刻畫蠟質覆層和銅版的過程等,后者類似油畫筆接觸畫布、毛筆接觸紙絹的過程,但具體行筆過程有很大差異;二是版畫創(chuàng)作的“程序性”,畫版、刻版、一遍遍對版、印制,每一道程序都關系到最終作品的成敗;三是版畫的“復數(shù)性”,這是版畫的原始功能,其中暗含著重要的當代藝術基因,與圖像復制時代的特征相暗合(也有版畫家反其道而行之,強調版畫的“單數(shù)性”,推崇獨幅作品的價值,借此突顯版畫家的“藝術家”身份,消弱版畫家的“工匠”淵源)。
在中國當代藝術的范疇中,版畫的三個特性都各自進行了演化:“直接性”最初與版畫家的藝術“個性”相關聯(lián),進而提示著版畫家身體的在場以及所用材質的物質性;“程序性”更多地轉化為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處理問題的方式;“復數(shù)性”一方面得以保持,與版畫的原創(chuàng)性與否?以及市場信譽問題糾結在一起。
其實在現(xiàn)今的藝術語境中,探討版畫的任何一個特征,都離不開其他兩個特征,這是研究者所應該注意的。此次把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主題展定為“單刀直入——版畫創(chuàng)作中的直接性研究”,是想先單獨拿出一個選題進行研究和展現(xiàn),在隨后的版畫展覽中,對另外兩個問題的研究逐次展開。在探討版畫三個特征關系基礎上,思考中國版畫的當代轉型和介入現(xiàn)實問題。
畫版的過程往往是最為直接的。版畫家將用于制版的速寫或者素描直接實現(xiàn)為原版上的草稿(此時,版畫家更是一個畫家)?!安莞濉背蔀榇撕笤孢^程還原的模板,或者破壞的對象。無論哪一種,制版過程都會對“模板”有所改變,只是程度不同。在此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版畫家”意識強烈的藝術家往往突出版畫語言的特征,比如王華祥80年代后期創(chuàng)作的《貴州人》系列作品便屬于此類。肆虐的刀痕、夸張的面部造型成為王華祥張揚藝術家個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有的版畫家故意消弱“草稿”的束縛,在畫版的時候,盡量減少細節(jié)的描述,乃至只是涂抹出朦朧的意象。比如楊宏偉在創(chuàng)作《天一生水》的時候便是如此。楊宏偉在木板上勾畫草圖,盡量不具體描畫,這給刻版過程中的“偶然性”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使刻版動作更加自由、直接。通過“偶然性”這個缺口,楊宏偉的認識、性情、直覺,乃至身體的特質進入作品之中。更有甚者,忽略繪制“草稿”的過程,直接進行刻版,比如譚平最近在創(chuàng)作《+40m》時,沒有勾畫草稿,對畫面效果也沒有預想,具體刀法更沒有設定。正是對創(chuàng)作過程“預先控制”的放棄,對“結果”的不預期使創(chuàng)作充滿了因果的自我推演——每一厘米的推進,都成為下一厘米推進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類似一個現(xiàn)代舞舞者。他不是用身體去表現(xiàn)一個約定俗成的“舞姿”,而是借助身體的此時狀態(tài),激發(fā)下一個舞姿的出現(xiàn)。舞者此時不僅是一個表演者,還是一個身體狀態(tài)的呈現(xiàn)者。
盡管所有的畫種都有“身體的在場”的問題,但眾所周知的是,創(chuàng)作版畫所使用的工具和材質具有特殊性,對它們的掌握有較大的難度,這使創(chuàng)作過程中身體介入的程度更大,從而使版畫作品更容易凸顯“身體的在場”。與“身體的在場”相對應的是對版畫工具以及所用材料“物質性”的呈現(xiàn)。觀察這次主題展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上述“呈現(xiàn)”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的個性張揚需要,逐漸變成了一種有意識、有控制的理性凸顯。這表明:這些版畫家不但意識到借突出版畫語言的特征,從而張揚個性(這容易讓人想到梵高);他們還意識到,在時下語境中,藝術語言本身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問題是他們所必需面對的,這同時是中國當代藝術家所必須面對的,否則中國當代藝術家要時刻面對藝術語言獨立性缺失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作品表現(xiàn)主題具有時代性或者地域性就可以解決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