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除去“中國”當代藝術的標簽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6-03]
近日,因為擔任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人,藝術媒體對王春辰的關注度幾乎超出了所有一線藝術明星。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雖然已經(jīng)日趨成熟,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王春辰作為當代藝術中的推動者,他希望中國當代藝術可以去除以往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標簽,以更加開放的文化態(tài)度來欣賞藝術,保持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當代藝術應該在堅持藝術自我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又處于一個不斷碰撞與融合的狀態(tài),“輸出”的概念已經(jīng)不適用于如今當代藝術快速發(fā)展變化與信息交流相通的時代。
在我看來,當代藝術的發(fā)展不再是簡單的“輸出”,在今天來講,它更強調的是交流,藝術家的作品讓你看到,你可以不理解不欣賞,甚至可以不懂,交流并不意味著完全理解,藝術具有個性和獨立性,這一點是相通的。只要作品真正做到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那么這個時候它就與你所選擇的材料沒有關系。比如水墨,它并不是中國獨有的,也不是滯后的,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它來表現(xiàn)。西方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是一個事實存在,但這種影響并不是夸大到那么絕對,更不必畏懼。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到今天,有些東西是跟自身本土文化、社會特征有關,不必給中國當代藝術貼上自己的標簽來加以強調。藝術一方面強調藝術是自由的,同時又強調藝術要跟社會有一種公共性,真正的話語是具有共性的,文化態(tài)度要開放,要看到那些真正有創(chuàng)造性的當代藝術作品。
在中國目前來講,關于當代藝術的認知大家的理解實際是不一樣的,但這些年好像形成一個印象,群居在798、宋莊、草場地和黑橋等地方的人所做的藝術就是基本上被統(tǒng)統(tǒng)歸為當代藝術,但實際上這個跟區(qū)域沒關系,非體制內的就好像跟當代藝術更近。其實當代藝術經(jīng)過這么多年大家討論或實踐,我們不能給它一個絕對的范圍或者是定義,不能簡單的說什么才是當代,什么不是當代。從整個拍賣市場的成交紀錄上就可以看出,當代藝術在中國整體還不是一個主宰性的主流式狀態(tài)。藝術的獨特性決定了它是追求變化的一個特殊的表達,這一點也是當代藝術存在的理由。
現(xiàn)在對中國當代藝術理論體系缺失的問題的討論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好像只有先設定一個理論,中國當代藝術才能發(fā)展。藝術首先來自于一種實踐,來自于一種需要,并不是一定要先提供一套理論它才能夠存活。藝術是一種自由的表達,開放地去創(chuàng)造,而不是設定了很多禁忌,不必給自己加上繩索。不是有了中國的理論體系才能跟西方對抗,藝術不是對抗,中國理論體系的命題設定變成了自我狹隘、自我局限。
最后,藝術語言是藝術家存在的一個方式,藝術家永遠都會面對語言的問題,所謂國際語言,現(xiàn)在大家說的無非就是裝置、錄像,這好像就是國際語言,實際上特別是視覺語言,大家可以共同借用,藝術語言不存在國家屬性。藝術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他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藝術,他就變得對社會、對自己、對藝術形式特別敏感,如果有人要追求激進的變化、前衛(wèi)的變化或者是帶有顛覆性的變化,他有他存在的可能性、必要性或者是合法性,你不能盲目地拒絕、否定它們。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是最值得研究和實踐的,它的內涵的認定就是當代的藝術的認定。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