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傳》講述張伯駒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7-22]
近日,我看了一本新書《張伯駒傳》。雖不認識作者,但此書卻觸動了我的心靈。張伯駒是我國近現(xiàn)代集詞人、收藏家、戲劇家、書畫家于一身的文化名人。幾十年來,社會上已有很多記述其生平的圖書和文章流傳。但看了《張伯駒傳》一書,才真切地感到這本書與我以前閱讀過的大不相同——不僅是一些重要史實不同,更可貴的是傳主形象的不同。作者在書中指出:“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準確地刻畫出傳主的命運、性格、精神世界及其人品的本色,是本書的根本追求?!?br/>
我贊賞這種追求真實的傳記寫作態(tài)度。真實是傳記文學的基本要義,這方面有兩層含義:一是歷史事實的真實,二是人物形象的真實。看似簡單的要求,其實是不易做到的。因為真實需要作者的堅守,而不是對歷史現(xiàn)象浮光掠影的認識,以迎合讀者的獵奇興趣?!稄埐x傳》追求真實的努力,可謂對傳記文學的堅守。在時下追崇對歷史人物充滿戲說、調(diào)侃的所謂“創(chuàng)新”境況下,還原客觀事實,其實才是一種在執(zhí)著中尋求傳記文學“創(chuàng)新”的正確舉動。
在張伯駒的生平中,至少有兩件大事:他是怎樣去東北的,怎樣當上文史館員的。這兩件事對張伯駒的人生命運有著轉(zhuǎn)折性的意義,但在此書出版之前,普遍的說法是:張伯駒去東北是陳毅事前安排的;張伯駒到中央文史館當館員,是毛澤東參加陳毅追悼會時即興發(fā)出的指示。這兩種說法乍聽起來既合理又傳奇。但看了作者的敘述,消弭了一段誤解和誤傳,還原了歷史的真實。張伯駒去東北,是陪同他愛人潘李到吉林省藝術??茖W校講授國畫,事先陳毅并不知情。另外,中央文史館的館長和館員均由國務院總理聘任。因而,對人物形象真實的追求,是衡量一部傳記作品優(yōu)秀與否、價值輕重的要素。只有人物形象的真實,才能對人們探究歷史、反思歷史起到深刻的作用。否則,人物形象的失真,也意味著史實的失真,也就失去了人們憑傳記去認識歷史的意義。
在此前一些作者的描述中,張伯駒的形象要么是一個“頑主”,要么是一個“大藏家”,或者是一個“國寶”,一個“民國公子”。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公子”的浪漫,“大藏家”的闊綽,“頑主”的瀟灑或“國寶”的價值。但在《張伯駒傳》里,我卻看到了一個有才華、有磨難、有思考,個性倔強、品格磊落、衣著“老土”的一個真實的人。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對黑惡勢力迫害的抗爭,都表明他是一個大寫的人。
本書在寫作特色和語言藝術方面也都有可貴的嘗試,作者不僅善用文史互證,凸顯了文本的張力,還注重人物生活、個性細節(jié)的描寫,豐滿了人物形象。在文史互證方面,作者廣泛采訪許多曾與張伯駒直接或間接接觸過的人,參考了他們的回憶和詩文,同時調(diào)訪了大量可信的檔案資料,而不是輕信貌似合理的傳說,并對這些史料進行了認真分析,再與張伯駒的人生經(jīng)歷和個性作對比,從而決定取舍。對于參閱資料一一注明,也表明了作者的認真和嚴謹;在人物個性、生活細節(jié)描寫上,作者也有很多入微入細、簡潔精彩的描寫,如對張伯駒愛養(yǎng)貓,說貓比人好的體會以及他困窘時在日記中對朋友送三五斤糧票也詳細記錄的細節(jié),都讓人感受到張伯駒情感的豐富與真摯;在語言藝術上,本書有較為鮮明的特色:簡約而內(nèi)涵豐富,平實而不乏激情,深沉而富有哲理。還有對張伯駒許多詞作的解析,從優(yōu)美的語言和獨到的見解中,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紀宗安)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