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別號南田,一號白云外史、云溪史、東園客、巢楓客、草衣生、橫山樵者,江蘇武進人,清代著名畫家。創(chuàng)常州派,為清朝“一代之冠”。特點是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diào)、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四王”、吳歷并稱“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詩文和書法,詩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書法主要學褚遂良,被稱為“惲體”。
而出版于清朝乾隆年間的《國朝畫征錄》說,惲壽平“本世家子,工詩文,好畫山水,力肩復古。及見虞山王石谷,自以材質(zhì)不能出其右,則謂石谷曰:‘是道讓兄獨步矣,格妄,恥為天下第二手?!谑巧嵘剿鴮W花卉,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為歸,一洗時習,獨開生面,為寫生正派,由是海內(nèi)學者宗之”。這就是人們自張庚著《國朝畫征錄》面世以來一直熱衷議論話題的來源,意思是:因為惲壽平覺得自己的山水畫不如王翚(字石谷),“恥為天下第二手”,所以他認識王翚以后就決定“讓道”,從此不畫山水改畫花鳥的原因。
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這段記載是有問題的,準確地說,是不確的。
第一,惲壽平與王翚認識在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是年,惲壽平24歲,王翚25歲。倆人第一次相見的地點是在常州的“半園”,從此他們倆訂立了終生不渝的翰墨之交。
常州“半園”,是江南名士唐宇昭的隱居之處。唐宇昭(1608—1680),字孔明,號云客,是明代著名文學家、軍事家唐順之的玄孫,為當時著名的收藏家。其子唐匹士(1626-1690)也善繪畫,惲壽平與唐宇昭、唐匹士父子是同鄉(xiāng),又經(jīng)常與唐匹士在一起交流畫技,共同研究畫技。在唐宇昭的“半園”,惲壽平結(jié)識了來此居住的虞山畫家王翚,二人一見如故。
事實上,歷數(shù)惲壽平現(xiàn)存至今的作品,再參閱當時人的往來信札,我們從中可以觀察和分析出,惲壽平的一生一直在畫山水,并沒有停止過。而且,早年惲壽平的花卉畫極少,可見其還是在專攻山水畫。徐邦達說,惲壽平“設(shè)色花卉畫,早年未見,四十以后見多”(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下卷》),也就是說,惲壽平在40歲以后才熱衷畫花卉的。所以,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這段記載,是沒有道理的,不足信。
第二,《國朝畫征錄》的作者張庚十分崇拜“四王”,有意無意間,確在詆毀“吳惲”。他在寫吳歷時,百字的短文,已經(jīng)制造了一起冤案,把顧元章“賴畫”王翚的事栽贓到吳歷的頭上,給吳歷的人品造成了事實上的傷害。還說,王原祁對弟子夸贊吳歷的畫比王翚好,但是張庚認為,吳歷的水平不及王翚的一半(張庚載《國朝畫征錄》中說,“余見漁山筆墨,功力尚未抵石谷之半”),等等,說明張庚對于“吳惲”的藝術(shù)是有偏見的。徐邦達先生在為康熙十三年惲壽平所作《古松疊嶂圖》題的邊跋中說,“萬松疊嶂勢嶙峋,揖讓耕煙事豈真。(原注:世傳南田自以山水不及石谷子,后遂專攻沒骨花云)。破墨何曾移沒骨,南宗一脈總欺人。(原注:明人倡山水畫,南北宗論原屬無稽,此借用入詠,觀者勿以詞害意也)”張庚就是徐邦達先生所批判的“南宗一脈”。從現(xiàn)在的觀點看,徐邦達的意見是中肯的。
第三,仔細分析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這段記載,或許也并不是他的無中生有,還是有些依據(jù)的,只是張庚在寫書的時候夸大其詞,也顛倒了時間前后的秩序??滴趿?1667年),35歲的惲壽平曾經(jīng)致信王翚,談到了他創(chuàng)作山水畫時的苦悶情況。惲壽平說“格(惲壽平自稱)于山水,終難打破一字關(guān),曰‘窘’,良由為古人規(guī)矩所束縛耳!”(見《清暉堂同人尺牘匯存·武進惲格札》)張庚寫《國朝畫征錄》的時候,王翚編輯的《清暉堂同人尺牘匯存》已經(jīng)發(fā)行,他就是據(jù)此寫的,但是他添油加醋的文風,幾近胡說八道。因為藝術(shù)家之間的書信“盤道”,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怎可拿著雞毛當令箭。
我們可以斷定,張庚在《國朝畫征錄》所說:惲壽平遇見王翚之后,覺得自己的山水畫不如王翚,“恥為天下第二手”,所以決定“讓道”,從此不畫山水。這個記載不足信,事實上,惲壽平的一生從來沒有停止過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所以我們在引用史料的時候,不能盲目輕信古人的話,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jù)。
惲壽平畫像
《古松疊嶂圖》惲壽平作于康熙十三年,時年42歲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