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拍賣行入駐內地是把雙刃劍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10-24]
為了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佳士得蘇富比等國際拍賣巨頭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慢慢滲入中國藝術市場。進軍中國,是佳士得多年前既定的目標。早在1994年,佳士得便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成為第一家在內地設立代表處的國際拍賣公司;1996年佳士得建立北京代表處;2005年佳士得與北京永樂合作,以授權使用品牌的方式“曲線救國”。2013年4月佳士得正式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獲得獨立運營牌照的國際藝術品拍賣行,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即將功成身退,標志著佳士得“曲線救國”的戰(zhàn)略計劃完美收官,佳士得9月在上海成功舉行首場拍賣使得外資拍行搶占中國內地的計劃名至實歸。
蘇富比也不落于佳士得之后。1994年蘇富比在上海設立代表處,1995年開始在內地舉行拍賣預展,2007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2012年9月蘇富比集團和北京歌華文化發(fā)展集團旗下的北京歌華美術公司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qū)合資成立了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蘇富比得以曲線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并舉辦了首場具有象征意義的拍賣。
正如佳士得國際首席執(zhí)行官馬文斐(Steven P。 Murphy)所說:“就算沒有拍賣文物的權利,我們也要到中國來舉行拍賣。雖然現在沒有開放,也不能阻礙我們進軍中國的腳步。”
外資拍行入駐有利于本土拍行學習和借鑒
對于外資拍行進入中國對大陸拍賣行有何意義,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曉冬認為在管理和運營方面,有助于大陸拍行向國際拍賣行借鑒和學習。畢竟佳士得和蘇富比這些國際老牌拍行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經過了長時期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謝曉冬稱,佳士得蘇富比等外資拍行在運營、宣傳、營銷、品牌打造、客戶服務、客戶開發(fā)、公司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有很多值得大陸拍賣行借鑒和學習的地方。隨著國際老牌拍賣行在大陸業(yè)務的開展,對于推動拍賣行業(yè)在治理管理等方面的進步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目前國內外拍行競爭還不明顯
在北京大學研究院彭中天看來,佳士得、蘇富比進軍中國內地對于中國內地拍賣行業(yè)的會有一定的沖擊,但目前看來沖擊不會太大。因為古董、古畫和近現代書畫是中國內地拍行拍賣的重頭戲,所以目前在拍品設置上內地拍行和外資拍行還未有沖突。當然更重要的內地拍行多年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的經營,已經積累了一批忠實的客戶,內地拍行也更為了解中國藏家們的投資收藏取向,在拍品的設置上更符合他們的口味。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表示,即便允許佳士得拍賣文物,也不會對國內的拍賣行帶來太大的沖擊。國內拍賣行并不都懼怕外資拍賣行獲得文物拍賣權。他有他的優(yōu)勢,我們也有我們的優(yōu)勢。如果單純從拍賣中國文物藝術品方面來講,中國的幾家大拍賣公司,無論是文化自覺還是專業(yè)化程度,都毫不遜色于老牌的國際拍賣行。特別是在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這些板塊,國內拍賣行所征集到的拍品質量往往更高。
有利于促進中國文物藝術品回流
《文物保護法》之所以最終在自貿區(qū)內沒有放松,禁止外資拍賣公司拍賣文物,是擔心由此而導致中國的文物大量外流。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業(yè)內專家認為如今國內文物的拍賣價格已經基本趕超國際市場。在此情況下,未來若允許兩大國際拍賣行在內地拍賣文物,更加有利于中國的文物從世界的各個角落回流至內地。同時如果外資拍賣公司直接把海外的珍貴文物引入中國內地,將節(jié)省許多中間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加快文物回流的進程,促進海外文物回流。
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隨著這些外資拍行在中國業(yè)務的逐步拓展與深入,本土拍行與外資拍行之間的競爭只會日趨激烈。出于文物保護和文化保護的考量,2013年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文物保護法》在上海自由貿易區(qū)繼續(xù)實施,外資拍賣企業(yè)仍止步于中國內地文物拍賣,目前來看兩類拍行是在不對等的條件下各自開展業(yè)務的。但已對外資拍賣公司進駐內地市場有所開放,文物拍賣的放開似乎也只是時間和條件的問題。外資拍行進入中國內地,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機遇,又存在著挑戰(zhàn)。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