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2013秋季拍賣于11月2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槌,當日的“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曾梵志作品《協和醫(yī)院系列之三》三聯畫拍出1.1324億港元,成為繼《最后的晚餐》后又一破億港元作品。此價一出,再次激起業(yè)界一片沸騰,各種質疑的、亢奮的、憂慮的聲音和觀點層出不窮。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普遍處于價格低谷時,對當代藝術品的天價交易記錄需要冷靜對待和分析。
當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到被收藏,在時間上通常有一個特定階段:就是藝術家的學術探索和社會認知的磨合期。而這個時間階段則主要由一級市場(畫廊)在主導,而成熟的收藏家則會在一級市場階段時,介入到藝術家的成長過程中。這個磨合期通常會持續(xù)8-10年,有的甚至更長。在一級市場中,藏家對待藝術更顯純粹,大家討論的是藝術的本體,并積極參與到藝術家的成長全過程中,這對收藏家而言是無比歡樂的。因為要共同度過漫長的孵化期,所以藝術家和收藏家都會相處成很好的朋友關系,彼此了解,相互熱愛。
眾多的海外收藏家、富有階層都有著這樣的優(yōu)良藝術傳統(tǒng),所以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在中國當代藝術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支持并收藏了中國的當代藝術。同樣,中國當代藝術給這些最初的支持者的回報當然是最豐厚的。比如這次落槌價1.8億港幣的《最后的晚餐》,就是尤倫斯夫婦當年的藏品,可以想象的是他們收購這件作品的價格,當時不會超過二十萬元。
中國的媒體和大眾都只關心這些奇跡一般的賺錢神話,而不會去仔細分析當下:那些仍然親臨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第一線的西方收藏家,他們此時,正在關注并大量收藏中國更年輕的藝術家的作品——那些鮮為人知、還不被眾人認可的、探索性的藝術家。也許再過5年、8年后,中國的土豪們再度發(fā)現,有一批超過千萬的、甚至過億的當代藝術品,再次像出自魔術師之手——從西方藏家手中被悉數拋出……我很難想象屆時的內心挫敗感……而事實上,這一幕即將上演。
所以,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和收藏,需要更為廣泛的、非投機性的文化支持,包括國家在稅收抵扣、非盈利藝術基金會的贊助等。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只有從基礎做起,我們才不會只感慨過億元的成交價。而此時,我們更需要的是無數個幾萬元、幾十萬元的藝術品成交于一級市場(畫廊),沒有一級市場交易的繁榮,二級市場(拍賣會)就會像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徐子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