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東:藝術品拍賣的水分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4-06-23]
拍賣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古巴比倫以適婚女子為標的,按美麗、健康程度,進行增長或提高價格,讓出價最高的男子成為新郎。到古羅馬時期這種交易方式已經擴大到奴隸、戰(zhàn)利品,甚至皇位,并且有了專門的機構:拍賣行?,F(xiàn)代拍賣興盛于歐洲,隨著航海發(fā)現(xiàn)和工業(yè)革命的興起,拍賣領域從奴隸、舊船,延伸到繪畫、手稿和房地產。拍賣形式有:英國式,為規(guī)定競價階梯加價;荷蘭式,因為鮮花拍賣,一定要成交,采用階梯降價方式出價;美國式,采取封閉競投的出價方式。據季濤先生文,1874年,英國一家拍賣行在上海開設的遠東子公司,是中國最早的拍賣行。
當代中國大陸藝術品拍賣始于“1992年北京國際藝術品拍賣會”,902件拍品,成交235萬美元(約1950萬人民幣)。次年成立的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首拍成交835萬元。1994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245件拍品,成交1423萬元。經過短短20多年,北京數(shù)家大拍賣公司成交額已動輒3/50億,2011年春,嘉德最高達53億多。高燒來自2010年6月保利春拍,黃庭堅書法《砥柱銘》以4.368億成交;次年5月嘉德春拍,齊白石《松鷹圖》以4.255億成交。兩年后,前者被爆買主王耀輝聯(lián)合吉林信托以之抵押,募集藝術品投資基金4.5億,甚至有消息稱《砥柱銘》實際成交價僅8000萬元;后者買家也是藝術品投資基金,借真?zhèn)沃疇幬磳嶋H付款。隨即中拍協(xié)爆:2010年度千萬成交價以上的拍品408件,只有237件完成結算,占58.09%。那么千萬以下的實際成交狀況又如何呢?據記者調查兩家著名拍賣公司的年檢報告,主營收入分別是理論推算值的23%和16%?! 槭裁此诌@么大呢?首先,拍賣公司一哄而起,高價招攬拍品,然后標示低價吸引買家。全國只有少數(shù)幾家公司圖錄標明的估價下限是底價,絕大多數(shù)上限才是底價,更有甚者,底價遠遠在上限之上。一般在底價之內賣家為了營造氣氛經常會主動參與舉牌,有些拍賣公司也會安排人在底價之下舉牌,俗稱“托”。所以我們看到成交了,多數(shù)實際沒有成交,簽單者往往是賣家或拍賣公司自己。普遍熱烈的行情,增加了賣家的期望值,拍品的委托價越來越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有些拍品其實只有一位買家,完全是由賣家將買家一路送達最高價。其次,拍賣的火爆使本來就不發(fā)達的畫廊更沒有話語權,拍賣擔當了一級市場的定價功能,畫家、藝術品經銷商伙同拍賣公司包裝未成名的畫家、替成名畫家抬高身價。這部分虛假業(yè)務不可能收到全額傭金,據爆料者稱某些大公司對成交千萬的當代畫作,只收取2/30萬傭金,是真實成交傭金的10%左右—真實底細如何,尚不得而知。不能不讓人感慨藝術品行業(yè)“水真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