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在人线播放_av可免费在线观看网址_2018v在线v天堂a亚洲_国产成人A∨在线播放免费

您的位置:首頁 > 藏家論道

“嗜古”藝術玩家曹雋平:收藏文物是拯救文化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08-08
長沙8月7日電 (記者 唐小晴)“文物是歷代文人和工匠精心創(chuàng)作并保護才得以流傳下來的珍貴史料,收藏就是對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拯救和傳承?!焙纤囆g玩家曹雋平7日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今年44歲的曹雋平系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南省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嗜古、擅書、好寫作”是曹雋平身上的關鍵詞。他師從書壇泰斗歐陽中石、楷書大家鄔惕予,其書法“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甜俗,森嚴法度中呈現(xiàn)高雅,流暢秀逸中蘊含清氣”,曾在高校從事書法教學15后,2009年被湖南省文化廳招考進入《藝術中國》雜志任主編。

  因其文人的特性,擁有高超藝術鑒賞力的曹雋平癡迷文物收藏與考證,并熱衷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歷年來,曹雋平撰寫發(fā)表論文100余篇,他撰寫的《紀曉嵐與劉墉的“硯”遇》躋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文房專家行列。

  “只要文物背后蘊藏著故事和文化,無論其聞名與否,我都要收藏,這是崇敬歷史,也是對文化的傳承,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是我收藏最大的樂趣。”曹雋平表示。

  著名評論家周功華博士亦如是評價曹雋平:“他與一般收藏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以收藏帶動治學,以學術提升境界,以文化滋養(yǎng)書藝,相互融會貫通。因此,他的收藏其實應該說是一種文化收藏,或者說他收藏的就是文化?!?br/>
  2002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曹雋平專程赴杭州、上海、南京購買藏品,但他游覽了三地的博物館和文物市場均未發(fā)現(xiàn)心儀之物,直至在上海城隍廟的地攤上,曹雋平最終淘到自己滿意的物品——淞滬會戰(zhàn)的留言本。

  記者看到,這本留言本長13厘米,寬8.3厘米,共60頁,封面銀灰和藍底相間,四周鑲金邊,是47位大學生因淞滬會戰(zhàn)而被迫離別寫的留言。他們的留言除了寫些人生格言和常見的祝福語,如“青年模范”、“有為青年”等,更多的則是互相勉勵報效祖國、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如“目前的失敗,是促成我們將來得到最后勝利的座右銘”等語。

  發(fā)現(xiàn)此物,曹雋平心中竊喜,立即掏錢買下。他在高校從事書法教學期間,每期第一堂課,他都會拿出這本留言冊來給學生們欣賞。“希望他們通過這本留言冊,永遠記住那段歷史?!?br/>
  另一方面,因熟讀中國文史和文學著作,曹雋平還能迅速且精準地考證文物的年代和真?zhèn)巍F溲哿υ阼b藏界得到公認。2000年,曹雋平花100元購進的清代大教育家歐陽厚均的對聯(lián),2014年月被中央電視臺《尋寶》“走進安仁”評為民間國寶。

  與其他文物收藏家不一樣的是,曹雋平善于結(jié)合實物考證。2009年2月,湖南郴州萬華巖風景區(qū)計劃申報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受郴州市文物管理處邀請,曹雋平前往萬華巖考察崖石刻,為該風景區(qū)申報提供文獻依據(jù)。

  初到萬華巖,有工作人員告訴曹雋平說:“萬華巖洞后的城墻”系“清朝咸豐年間太平軍所建”。見到實物后,曹雋平遂心生疑慮:“太平軍在郴州來去匆匆,哪有時間開山放炮建城墻呢?”

  為此,曹雋平耗時一月有余,在萬華巖實地考證。期間,因洞內(nèi)與室外溫度差別甚大,曹雋平一直處于感冒狀態(tài),但他依然每天堅持完成工作。后經(jīng)查找史料,曹雋平發(fā)現(xiàn),曾在辛亥武昌起義后加入同盟會的陳九韶于其《游萬華巖歌并序》中明確記載:“諸洞悉有明代避兵舊壘”。

  “陳九韶生于1875年,距太平軍起義僅有幾年時間,萬華巖洞后的城墻若是太平軍所建,他不可能不知?!辈茈h平說。

  幾經(jīng)考證,萬華巖洞后的城墻并非清朝咸豐年間太平軍所建,而是明城墻。而萬華巖洞口的“坦山勸農(nóng)記”也被確定為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勸農(nóng)碑。“文物考證中,最困難的就是解謎的過程,要做到大膽揣測、小心考證?!?br/>
  2014年6月25日,由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文房之寶委員會、湖南美術出版社、湖南省群藝館、湖南書法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的“《抱樸求真》出版發(fā)布會暨曹雋平書法與收藏展”在湖南大劇院彩納軒開幕。展覽除曹雋平書法作品外,還有他收藏的明清書畫、古硯等文物,其中包括京劇大師梅蘭芳、楊小樓合作的書畫扇面,以及晚清重臣張之洞的行書扇面、民國才女陸小曼的《桐蔭仕女圖》。

  曹雋平透露,6年后,他將舉辦師生書法展覽,讓更多民眾真實觸摸中國歷史,激發(fā)更多的人來熱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他目前正在用微信教學書法,冀將中國文化發(fā)揚光大。“很多人認為收藏是一個賺錢的行當,但我收藏卻是源自文人好古的天性,為了從文物中吸取藝術養(yǎng)分,更多的是一種使命感?!?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