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協委員呼吁重視保護和開發(fā)“蜀文化”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2-04-03]
保護、搶救和開發(fā)古老的蜀文化,在新時期重新煥發(fā)活力,成為此間政協委員的一大呼聲。
正在召開的四川省政協八屆五次會議上,民革四川省委提出搶救蜀錦文化。在提案中,他們說,以成都蜀錦為代表的四川蜀錦曾是值得驕傲的著名產品,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組建的成都蜀錦廠,是唯一生產蜀錦的專業(yè)工廠,曾是四川對外開放的一個旅游參觀點。但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該廠已停產,負債累累,千余工人停工待業(yè)。其中一批技術人員和老藝人也基本流失,蜀錦絲綢文化及傳統技藝已瀕臨失傳。建議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給予保護性措施,恢復成都蜀錦廠的生產,使之成為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亮點。
政協委員譚繼和發(fā)言說,杜甫詩中寫道“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盛贊成都管弦歌舞之繁盛。成都永陵博物館王建棺床側的二十四樂伎,保留了唐代燕樂座部伎演奏歌舞的瞬間場面,是唐代成都作為古代“東方音樂之都”的歷史載體和文化石。石刻伎樂表現了“蜀國弦”這種有蜀風特點的歌舞樂曲?,F在“蜀國弦”已失傳,但可根據石刻樂伎形象加以研制復原。目前,永陵博物館正與成都市歌舞劇院研制王建墓石刻樂伎的樂器復原工作,建議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將其列為重點文化工程,給予高度關注與支持。
在呼吁保護、搶救和開發(fā)蜀文化的同時,政協委員十分關心發(fā)展四川的文化產業(yè)。民進四川省委提出提案,指出四川作為文化大省,文化產業(yè)在全省國民經濟的比重很小,僅占百分之零點六七。建議建立四川“文化產業(yè)園”,園址可選擇在都江堰、樂山、峨眉山等風景區(qū)附近或者成都東郊。希望四川省政府出臺優(yōu)惠政策,組建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或股份制的文化產業(yè)機構,結合教育體制改革,將四川音樂學院、四川舞蹈學院、四川川劇學校等藝術院校遷入產業(yè)園區(qū),形成教育、生產統一的有效載體。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