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文藝不當求表面繁榮 虛境是成功要素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04-02]
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先生31日在此間論及中華美學精神之內核,稱文藝創(chuàng)作者只有到達“虛境”之境,其作品方能真正打動人心。
當日的“藝術家眼中的中華美學精神”專題研討會上,邵大箴先生首先提及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即“當代中國為什么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當代中國為什么產生不了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大藝術家?”他表示,關于文藝這部分,我覺得其中跟我們對中華美學精神學習、領會的不夠很有關系,即中華美學精神的“虛境”我們不太注意。
“虛境”是由實境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它一方面是原有畫面在聯(lián)想中的延伸和擴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隨著這種具象聯(lián)想而產生的情、神、意的體味和感悟,即“不盡之意”。
邵大箴認為,好的文藝作品那種打動人但說不出來的東西,是詩意,不管表達什么題材,重大題材也好,藝術小品也好,必須要有詩意詩性,否則是不能打動人的。“客觀現(xiàn)實美對藝術家的啟發(fā),對他產生一種感動的作用,詩意又來源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這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所以詩意詩性的作品一定是主客觀交融的,既傳物質神又傳作者的神?!?br/>
邵大箴強調,“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必須要非常冷靜的、理性的并富有感性的去深入生活,對生活進行觀察、分析、批評包括歌頌也好,必須都與客觀現(xiàn)實有一定的距離。換句話說,就是藝術家不能有直接的功利目的?!?br/>
邵大箴認為,“虛境”是中華傳統(tǒng)美學精神的重要內核,當然我不是說虛境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虛境對我們抑制和批評當前藝術界浮躁、求表面大繁榮的風氣有作用。所以,藝術家提高藝術修養(yǎng),研究中國美學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邵大箴的觀點,北京人藝一級編劇郭啟宏表示贊同,“關于戲劇追尋什么歷來有多種說法,有一種叫教化說、娛樂說、盈利說等等,這些說法盡管不無道理,但唯獨漏掉了最本真又最高貴,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品格,這就是審美,我認為戲劇創(chuàng)作和演出活動原本是高尚的,尊貴的審美活動,成功的戲劇作品就是在張顯美學精神,中國戲劇發(fā)展到今天一些戲劇活動理應旗幟鮮明的彰顯中華美學精神?!?br/>
郭啟宏表示,“我認為中國戲劇的終極追求應該是對中華美學境界的追求,美學境界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層面是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戲劇活動必須面臨當下;另一層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追尋精神的超越,對生活層面的參與不等于沉迷在世俗的欲望之中,只有超越現(xiàn)實功利才能使境界得到提升,就跟‘虛境說’一樣,如果沒有超越功利做法的話,藝術搞不好?!?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