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飯局時代我們談書畫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5-04-21]
后飯局時代拉開帷幕的時候,各種議論眾說紛紜。對于書畫行業(yè)的朋友而言,這個話題也許不是一場噩夢,恰恰相反,如果能夠因勢利導,何嘗不是書畫進入大眾話題的又一次機遇呢?
很多人使用微信曬出各種幸福,曬減肥、曬保健、曬美食……無外乎這些因素跟生活密切相關。作為精神產品的書畫,在一定程度上形而上之,讓不少人產生距離美。甚至有些觀眾走進廣東美術館展廳的時候,還難免有一種看不懂該咋辦的心態(tài)。類似的情況在餐飲領域似乎不存在,有錢的大佬們不必糾結盤中餐的來龍去脈,只要飯店能夠提供、自己能夠買得起,那就海吃海喝地享受唄。當然也有達到“美食家”這個級別的,對于魯、川、蘇、粵、閩、浙、徽、湘等菜式的制作工藝了如指掌,不僅能夠如數(shù)家珍地說起不同菜式的淵源文化,也能夠結合炒、爆、熘、炸、烹、煮、燉等燒菜技巧加以具體評點。從美食到美術,情況約略有些相似。懂書畫的人,固然可以侃侃而談。不太懂或不懂者,面對書畫作品的時候,至少也有一個直覺的判斷。好或不好,愛或不愛,這個直覺,其實就已經(jīng)是書畫鑒賞的入門第一步。
后飯局時代的話題危機,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書畫在這個過程中能否異軍突起,實現(xiàn)從美術到美食的逆襲,成為飯桌上、茶余飯后的談資,也許是重要的。借用餐飲業(yè)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勢變化,當一種飲品由盛至弱、另外一種飲品成為時尚流行的時候,我們并不擔心時尚的缺失,反而是對哪種飲品有希望成為新一代飯桌寵兒寄予懸念。重提書畫的大眾傳播內涵,推動書畫從市場走向飯桌,尤其是在每個人都有手機、每部手機都能成為信息傳播載體的時代,以自媒體方式存在著的信息平臺,并不拒絕書畫在大眾傳播中的存在價值。關鍵是,書畫是否像美食那樣跟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里已經(jīng)談到過:“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發(fā)于天然,非由述作。”繼而又談到:“圖畫者,有國之鴻寶,理亂之綱紀。”北宋米芾在《畫史》中也談到:“古人圖畫,無非勸誡?!敝劣跁ㄗ髌贰短m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詩》等,在行云流水的起承轉合之間,那些流美的文字里蘊含的人生品格,何嘗不是一種達觀而瀟灑的境界。清人松年在《頤園論畫》里也談到:“古人左圖右史……實有益于身心之作”。由此可見,從書畫作品中牽引出來的生活態(tài)度,并不亞于其他任何正能量的經(jīng)典著述。
當然,對書畫作品的欣賞過程,同樣充滿了美食般的樂趣。就像古人經(jīng)常提到的氣韻生動,那些隱蔽在書畫作品里的壯氣、神氣、生氣、神韻、情韻、體韻,文雅與風度,自然脫去塵濁,讓人心曠神怡。好的書畫作品,就像好的菜肴,能夠有效地調動起消費者的各種感官,讓人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誘惑之心?!肮视泄P法而有生動之情,有墨氣而有生動之致”、“情韻連綿,風趣巧拔”。唐賢今人的精彩之作,吳道子、韓干、周文矩、馬遠、趙孟頫、倪瓚,乃至吳昌碩、徐悲鴻、劉海粟、潘天壽、黃賓虹、齊白石、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他們的神奇畫筆營造出來的審美意境,豈止是可圈可點、可嘆可贊,在某種程度上簡直就是秀色可餐呢。
不必擔心話題的缺失,就像人總要吃飯。是否墮入飯局,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在飯局上是否有話題可聊,是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漢魏時期的《鴻門宴》、《煮酒論英雄》、《群英會》、《新亭會》,唐代的《飲中八仙長安酒會》、《貴妃醉酒》,清代的《乾隆千叟宴》等著名飯局,固然已經(jīng)成為歲月長河中的故事,但是這些往事,沒有也不可能成為飯局的全部歷史。飯局在延續(xù),把書畫更多地介入飯局,讓書畫的話題在親朋好友的聚宴、茶敘中得到發(fā)揮,未必不是一件怡情悅性的好事情。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