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在人线播放_av可免费在线观看网址_2018v在线v天堂a亚洲_国产成人A∨在线播放免费

您的位置:首頁 > 院校動態(tài)

中央美院教師創(chuàng)作展開幕 70余件作品呈現(xiàn)抗戰(zhàn)歷史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07-12
7月7日下午4點,中國美術館里響起的一曲軍號拉開了“接力——中央美術學院教師寫生創(chuàng)作展”的大幕,這也標志著中國美術界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年的首展正式對外展出。在展覽現(xiàn)場,頻繁出現(xiàn)的軍裝、步槍、戰(zhàn)火、傷員等畫面將觀眾帶入了一場由當代藝術家描繪的烽火歲月。盡管畫家們與70年前那段軍民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相距甚遠,但在實地考察、采訪老兵和閱覽大量歷史資料后,他們展示了一次與歷史風云的“短兵相接”。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這次展出的作品“有歷史真實之物,畫中有今人真切之情,在筆觸色澤中留下生動的藝術情感印記?!睋?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15日。
  展覽現(xiàn)場
  70余件作品呈現(xiàn)抗戰(zhàn)歷史
  展廳入口處懸置了一張巨幅照片,照片中靜臥在盧溝橋上的獅子將觀眾帶入70年前那段動蕩的歲月。
  據(jù)范迪安介紹,本次集體創(chuàng)作是從年初開始籌劃的,“學校決定組織這個展覽后,得到了中青年教師的積極響應,前后組織多次開會討論,展覽方案也是幾易其稿”。在參與的老師中,有些本來就是關注紅色題材的藝術家,如張峻明、馬鋼等;部分經常帶學生外出寫生的老師積累了相關素材,也有這類創(chuàng)作的意愿。
  作品經三次篩選后,最終共展出了包括50余位藝術家新近創(chuàng)作的油畫、水墨、水彩、雕塑、公共空間設計等不同類型作品70余件。作品題材不僅聚焦英雄人物、歷史事件、重大會議,也有轟炸后的災難場面、抗戰(zhàn)遺址,還包括對部分遠征軍老兵的寫生。同時,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的情況在本次展覽中亦得到了相應的呈現(xiàn)。
  接力老輩藝術家創(chuàng)作更多樣
  對于“接力”主題的理解,范迪安表示,在反映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時代生活和民族精神的主題創(chuàng)作上,中央美術學院有著深厚的學術傳統(tǒng)。
  在“接力”的問題上,通過展覽中特別推出的老一輩藝術家經典作品的影像可以理解得更透徹。畫面中循環(huán)播放的徐悲鴻、司徒喬、蔣兆和、劉開渠、李樺、葉淺予、吳作人、胡一川、江豐、馮法祀、艾中信、彥涵、羅工柳、張仃、古元、詹建俊等央美老一輩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曾經用大量的作品記錄了中國軍民的浴血奮戰(zhàn),在抗日救亡的時代發(fā)揮喚起民眾的巨大作用。
  相較于老一輩藝術家而言,如今年輕的藝術家們有了更加開闊的視覺和知識背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也有了更為全局的視野。在創(chuàng)作的手法上,不僅有傳統(tǒng)的油畫國畫雕塑,也有裝置、CG繪畫、公共空間設計等多種藝術形式,如雕塑系老師盧征遠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慢性系列——包裹的槍》。
  創(chuàng)作過程
  收集歷史資料和實地考察
  70年前的那一段抗戰(zhàn)史不容忘卻,但當代藝術家該如何得以接近并呈現(xiàn)?組織創(chuàng)作《洛川會議》的附中校長馬鋼坦言,這是不少創(chuàng)作者面臨的問題,“我們小組團隊中的大部分老師都很年輕,對70年前發(fā)生的事情比較概念化,不那么熟悉”。
  為了更好地了解那一段歷史,從事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馬鋼先后多次組織大家實地考察、交流學習,閱覽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影像。在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后,“大家一塊起稿、討論,不斷調整,力求得到最佳的狀態(tài)”。展廳中的《洛川會議》在窯洞中進行,逆光中的巨幅畫面朦朦朧朧,但在藝術家肯定的筆觸中流露出歷史的厚重感。
  袁元在創(chuàng)作《豐碑的記憶》時,同樣看了大量的史料,又到延安的寶塔山進行了現(xiàn)場考察,“繞著山轉了一個禮拜,看哪個角度比較合適”。最后他選擇了這座山的正面,“山形比較方,像一座紀念碑”。不過,與歷史資料相比,袁元發(fā)現(xiàn)寶塔山周邊的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于是他選擇了從人們對延安的記憶出發(fā)來表現(xiàn)歷史,畫了人們記憶中革命圣地的歷史形象。
  拜訪老兵和大量速寫人物稿
  油畫系老師石煜的一組向遠征軍老兵致敬的7人肖像,引來了不少人的圍觀。藝術家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大筆觸的鋪排,讓這7位高齡老人像紀念碑一樣定格在畫面中,極具視覺震撼力。
  石煜告訴記者,在三年前的一次騰沖之行中,他無意間了解到遠征軍老兵。他覺得他們不應該被遺忘,所以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石煜一直惦記著這個群體。“今年有這樣一個主體性創(chuàng)作,便第一時間想到了他們”。在創(chuàng)作構思初期,受斯皮爾伯格執(zhí)導的《兄弟連》的啟發(fā),石煜特想畫一組《中國兄弟連》,呈現(xiàn)老兵們口述中的戰(zhàn)爭場面。
  為了深入了解那段歷史,石煜通過各種關系找到了部分幸存下來的高齡老兵,超出預期的是,他們并不太愿意再回首那段往事。石煜理解這些老兵內心的矛盾,“這些老兵不想說太多,但又不想被遺忘,畢竟在那場戰(zhàn)爭中死去的人很多,活著的人很少”。
  深入了解后,石煜放棄了最初的設想,決定描繪他們當下的生命狀態(tài)。在他的印象里,這些老兵“很悲壯,每個人都像一座紀念碑,但又很凄婉,讓渺小的我不知如何去面對他們”。通過多次實地采訪和大量的速寫稿,最終完成了我們看到的《遠征軍老兵》。畫面中的7位老人中,唯一的老太太,是當年遠征軍中的宣傳戰(zhàn)士。
  石煜對主題先行的創(chuàng)作并不感興趣,在這一次的作品中,他沒有描繪戰(zhàn)爭本身的殘酷,而是試圖通過“今天的形象與歷史圖像相對應,從歷史中學會反思”。在他看來,藝術的重要性在于“創(chuàng)作者是否從心出發(fā),而不是從簡單的樣式出發(fā)”。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