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不少歐洲君主肖像被制作在外銷瓷上
瓷器上的肖像畫、名人畫像或名人紀念圖紋在18 世紀的歐洲十分盛行,君主肖像或紀念圖紋是較為常見的瓷繪標識。歐洲民眾對18 世紀各國君主褒貶不一,但多有瓷器留名。一個漂亮的琺瑯彩瓷盒蓋子上繪飾著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的肖像,母??赡軄碜杂谝幻躲y幣。有人認同他的作為,將其肖像制作在精美的瓷器上。
1789年法國革命爆發(fā),路易十六夫婦寄希望于外國勢力干涉與奧地利勾結,被國民議會以叛國罪于1793年先后處以死刑。國王的支持者及其逃亡貴族們受王室委托到中國定制了一批瓷器,有大瓷盤、帶蓋的瓷瓶等,秘密紀念路易十六及其家庭。模板來自于一幅具有傳奇色彩的版畫,畫面是一個墓地,墓地上長著兩棵像人物頭像的垂柳,大的一棵直接從墓地里長出,是路易十六的剪影,小的一棵是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樹下一位婦人神情悲傷作緬懷狀。
此外,還有尼德蘭聯(lián)省共和國世襲執(zhí)政威廉四世的肖像瓷瓶、里斯本達夫收藏的葡萄牙女王瑪利亞一世與丈夫彼得三世伉儷肖像對碗、丹麥和挪威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肖像畫裝飾的瓷盤等等。
宗教改革紀念圖像成瓷畫裝飾重要內容
宗教故事題材是西方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來源,從中世紀起,《圣經(jīng)》一直啟發(fā)著藝術家們的想象力。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圣經(jīng)故事成為外銷瓷喜用的題材之一。且值得注意的是,宗教題材在外銷瓷上的繪制,除了參考《圣經(jīng)》外,還會與社會發(fā)展下的宗教現(xiàn)狀進行緊密結合。
在啟蒙運動時期,西方瓷商看中了新教廣泛的社會群體和廣闊的歐洲市場,因此,新教領袖和宗教改革的紀念圖像也就成為了瓷畫裝飾的重要內容。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個乾隆時期的外銷瓷盤,就是為紀念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宣揚路德新教而特制的。
宗教改革類瓷器針對性強,往往在信徒集中的區(qū)域或國家定向銷售,如德國北部、法國南部、英國、荷蘭、丹麥、瑞典和挪威等等,也有宗教團體委托定做,在教派內部分銷。瓷繪創(chuàng)意使日常生活用具蘊含了歐洲人不同的宗教生活的靈魂和精神。
動物圖案和造型的設計也是歐洲人追捧的題材
在圖飾和瓷塑造型方面,除了歐洲人頗為關注的事件、典故、神話、人物以外,對各種動物圖案和造型的設計也樂此不疲,流露出早期畜牧經(jīng)濟的遺風。
在瓷塑造型藝術中,歐洲人似乎更喜歡清素淡雅的寵物狗,作為把玩或居室擺設,以昳麗取勝的雍正瓷窯也一反增華飾美的風格,投歐洲人所好。歐洲人制瓷業(yè)發(fā)展起來以后,各國都制作了一些不同姿形的瓷狗。
歐洲狩獵經(jīng)濟的遺存在瓷器圖飾方面最集中的反映是紋章瓷,紋章瓷是17- 18世紀很重要的一類外銷定制瓷,這種瓷器以英國為主,荷蘭、瑞典、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均數(shù)量不等的定做過一些。有動物圖案的紋章幾乎占到了紋章瓷的三分之一,紋章瓷中的動物圖樣有獅、豹、狼、熊、馬、牛、羊、鹿、鷹、鸛、鶴、鷺、鷗、燕、鵝、鴨等等,還有臆想和傳說中的怪物,如雙翼獅、雙頭鷹、獨角獸、美人魚等,真可謂百獸千禽,千奇百怪。
馬未都說外銷瓷
有一種盤子,形狀非常怪,邊上缺了一個月牙形的扣子,不是破損,就是一個標準造型,我第一次看到這種盤子的時候,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后來我才知道,這個盤子是過去男人剃須用的,擱在脖子下。這么講究的盤子,就是為了刮臉。歐洲人的胡子一般來說都比亞洲人重,所以在胡子上就下功夫。我就感慨,當時歐洲貴族能把這種樂趣做得如此精致,這樣一塊盤子,在當時的價格不是今天能想象的,很貴。
知多D
“哥德堡號”與“南海一號”
“哥德堡號”是一艘以瑞典東印度公司總部所在城市哥德堡命名的著名船只,1739-1745年間,該船曾三次遠航廣州,其中第三次航行裝載了包括100噸瓷器在內的700噸中國貨物。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號”在距哥德堡口岸約900米遠的海域觸礁沉沒。沉沒當天,瑞典的東印度公司就開始現(xiàn)場打撈,打撈進行了兩年,從“哥德堡號”沉船上撈起了30噸茶葉、80匹絲綢和100噸瓷器,在市場上拍賣后竟然足夠支付“哥德堡號”此次廣州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還能夠獲利14%。
1986年至1992年間,人們又開始打撈,發(fā)掘出埋藏海底200多年的商品,其中大部分是瓷器,共重9噸,1993年,打撈工程結束。
打撈“南海一號”,那是南宋時期的沉船,它于1987年最初被發(fā)現(xiàn),但因技術及資金問題而延遲打撈。
2007年,打撈工作終于開始,打撈出金、銀、銅、鐵、瓷類文物4000余件,多數(shù)都是十分罕見,甚至絕無僅有的文物真品。這些文物以瓷器為主,包括福建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zhèn)窯系及龍泉窯系的高質量精品,絕大多數(shù)文物完好無損。根據(jù)探測情況估計,整船文物超過8萬件。
華盛頓與外銷瓷的故事
歐美的王公貴族喜藏中國瓷器,早就不是什么新聞。但隱匿在美國開國總統(tǒng)華盛頓故居維農山莊里的中國瓷器, 卻鮮為外人所知。他生前最喜歡的瓷器, 正是國內外收藏界通稱的中國外銷瓷,中國的外銷瓷是當之無愧的東方古國的“形象大使”。
基本上可以認定, 華盛頓當年所收集的中國瓷器,絕大多數(shù)來自于英國, 還有一些來自于荷蘭,盡管華盛頓一直不停地與英國人作戰(zhàn),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對來自英國貨物的偏好。
從華盛頓家的瓷器來看, 有些瓷器顯然要早于他生活的年代, 估計比他本人的年紀還要大七八十歲,屬于中國清朝早期的外銷瓷。華盛頓夫婦最珍愛的當然要屬來自遙遠東方的中國瓷餐具,其中上好的幾件上面還印有帶Mw (即華盛頓妻子瑪莎英文名字的縮寫)字樣的紋章,但是始終沒有發(fā)現(xiàn)印有C W ( 即喬治·華盛頓英文名字的縮寫) 字樣的瓷器。
中國的瓷器在華盛頓家中享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至高無上的藝術地位。它跟16 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意大利帕拉蒂奧式窗戶、英國鄉(xiāng)村紳士家庭典型的餐具柜、大理石面桌子、法國的擺設品和銀制餐具、來自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出自殖民地時代名家之手的油畫、老式的撥弦古鋼琴同居一室, 是主人高貴和優(yōu)雅的標志。
(本版內容參考孫錦泉的《從清代的外銷瓷看歐人的社會樣態(tài)和觀念形態(tài)》,章開元的《華盛頓和他的“ 中國外銷瓷”》,《馬未都說陶瓷》,彭治國《外銷瓷:墻里開花墻外香》,《東方收藏》雜志)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