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閣”品茗聊天時,一款陳列在架上的方壺頗引人注目,經(jīng)告之,是壺藝家談桃林先生特為文博大家陳燮君先生設計,當筆者看到壺上陳燮君手書的“平實為 玉”時,此詞好眼熟啊,那不是去年秋季在上海美術館舉行的“觸覺意象——陳燮君油畫展”上“古風意象”中的一幅油畫之名嗎?重題此名,必有原由。陳燮君對 玉石有一種獨到的見解,他說,玉石始終影響著中國人的心理性格,玉石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所以要有敬畏之心對待玉文化······因此,在日常 生活中他秉承玉石的溫潤色澤,在待人處事上心存仁厚十分低調,從那次引發(fā)社會反響強烈、令筆者心靈震撼的油畫個展就可見一斑了。
有人會問,像他如此級別的干部,還兼任著許多社會職務,哪還有閑工夫搞創(chuàng)作,筆者想,這可能歸結為他崇尚玉石的一種堅韌執(zhí)著精神,并融入到他對藝術百折 不撓的追求了。從1971年起,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就是走上領導崗位他也堅持用業(yè)余時間進行美術理論研究和繪畫創(chuàng)作,陳燮君卻把這一切都散淡地看作是圓了他 一個少年的夢。
方壺的另一面是陳燮君畫的連綿的群山,他為了用畫筆更好地謳歌生活在荒原和陽光下生命的質樸、頑強和純粹,他七進西藏,從大山的身影中感受具有文化震撼力的雪域文明,而今他用傳統(tǒng)的線條把大山從油畫布上搬到方壺上,不得不說別有一番妙趣。
方壺由宜興工藝美術師吳行其采用黃龍山優(yōu)質紫砂泥底槽青全手工制作,憑著精湛的手藝把方壺打造得方正適度、線條清晰、棱角分明,配以陳燮君的書畫和特有的造型,彰顯出沉穩(wěn)大氣,圈內(nèi)行家都稱之為是紫玉中的精良之作。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