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器的出現(xiàn)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山川之精”,可通靈天地,除邪晦、知禍福,自古中國人就有很濃厚的崇玉傳統(tǒng),古人給玉賦予了很多精神內(nèi)涵,因此玉文化也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魚除了是人們美膳之食,又因魚諧音同“余”,故古人愛用魚表示美好的愿望,用玉魚做佩飾,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玉魚是玉器中比較常見的形象之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玉佩飾,古代玉魚的制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晚期。玉魚的存在,早期反映了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自然狀況和對動物界的崇拜,晚期則象征了物質(zhì)的富有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佩魚之風始于商代,墓葬中出土大多是棺飾玉。出土的玉魚或悠悠擺尾,或團身跳躍,形式多樣,造型簡潔而生動,是琢制者在掌握了各種魚的形態(tài)特征后,加以提煉概括,用簡單的線條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品。
玉魚佩(圖1),通長6.3厘米,寬2.1厘米。白玉質(zhì),呈黃白色,部分鈣化。魚體肥大,曲體弓背,尾分叉且下彎,嘴部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造型淳樸渾厚。
玉魚佩(圖2、3)兩件,通長9厘米,寬3厘米。青玉,半透明,沁有黃褐色斑點,通體磨光,玉質(zhì)鮮潤。曲體弓背,魚體肥大,尾分叉且下彎,嘴部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造型簡潔、明快,不追求形體的細部刻畫。
玉魚佩(圖4、5),兩件,通長5.9厘米,寬1.3厘米。青玉,表面呈雞骨白,半透明,通體磨光。體較寬大,呈長條扁狀體,尾分叉且下彎,口微張,嘴部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該魚似悠悠擺尾,更顯活潑生動。
玉魚佩(圖6),通長4.6厘米,最寬處1.9厘米,厚0.7厘米。豆青色,表面沁有黃褐色瑕斑,半透明,通體磨光。軀體拱背,整體呈“V”字形,脊背凸起,自軀體向上漸收,身體為圓潤弧形,嘴端較大,口微張,魚眼以斜刀方式雕刻成大圓眼,尾部分叉呈“V”字形,作出水跳躍狀,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眼、鰓、鰭等部位,造型奇特,線條奔放,具有強烈的線條美、韻律美,給人以瀟灑、飄逸的美感。
玉魚佩(圖7),通長4.4厘米,最寬處1.5厘米,厚0.6厘米。豆青色,表面沁有黃褐色瑕斑,半透明,通體磨光。軀體拱背,整體呈“V”字形,脊背凸起,嘴端較大,口微張,魚眼以斜刀方式雕刻成大圓眼,魚身較長,尾部分叉呈“V”字形,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眼、鰓、鰭等部位,作出水跳躍狀,整體規(guī)整圓潤,生動活潑,和諧對稱,形體飄灑。
玉魚佩(圖8),通長7.2厘米,寬2.5厘米。青玉,表面沁有黃褐色瑕斑,通體磨光。軀體拱背,嘴端較大,口微張,魚口上部向上尖翹,魚眼以斜刀方式雕刻成大圓眼,魚鰓以陰線向下朝魚口前方延伸。背鰭一處,未突出魚身,前緣緊靠鰓線,以陰刻線突顯背鰭下緣。腹鰭一至兩處微突出體外或與體平,上方以陰刻線突顯腹鰭上緣,尾部缺失。
玉魚佩(圖9),通長3.2厘米,寬1厘米,厚0.3厘米。青玉,半透明,表面沁有黃褐色瑕斑,通體磨光。長條圓體,頭小尾大,頭部圓潤,尾分叉呈“V”字形,嘴端較大,口微張,兩面削薄,呈刀刃狀。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眼、鰓、鰭等部位,線條簡潔而概括,把形體勾畫的極富立體感。
玉魚佩(圖10),通長6.2厘米,寬0.5厘米。青玉,表面沁有白色瑕斑,通體磨光。長條扁體,頭小尾大,尾分叉,嘴端較大,口微張,琢一圓孔示眼,兩面削薄,呈刀刃狀,嘴部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鰓、鰭等部位。
玉魚佩(圖11),通長3.3厘米,寬1厘米。青玉,豆青色,表面沁有黃褐色瑕斑,通體磨光。長條扁體,尾部缺失,嘴端較大,魚嘴前方呈“T”字形,兩面削薄,雙面片雕,鉆孔雙眼,嘴部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
玉魚佩(圖12),通長5厘米,寬0.4厘米。白玉,略泛黃,半透明,質(zhì)地細膩,通體磨光。細長條圓體,尾分叉,嘴端較大,口微張,鉆孔雙眼,嘴部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鰓、鰭等部位,整體圓潤規(guī)整,輪廓與器表面巧妙結合在一起,觀者正視會產(chǎn)生立體圓雕效果。
玉魚佩(圖13),通長7.7厘米,寬1.1厘米,厚0.3厘米。青玉,半透明,表面沁有黃褐色瑕斑,通體磨光。長條扁體,頭小尾大,尾分叉,嘴端較大,魚嘴前方呈“T”字形,兩面削薄。雙面片雕,依其形制特征,屬于長條魚形佩亞種。腹下部鑿出一個小豁口,豁口兩側凸出部位以示腹鰭所在,背鰭以細陰線表示,線條挺直有力,形態(tài)親近自然。
綜上所述可見,西周時期的玉魚多是片狀雕,形象生動,或直或曲,或細或?qū)挘瑥埧趫A目,其身體背脊和腹下用短陰線琢出兩組魚鰭,兩面紋飾相同,尾分叉,在脊背或口部有鉆孔,以便佩戴或懸掛。西周玉魚在琢工上,有的精細,有的簡練,有的寫實,有的抽象夸張。精工細作的器物作為王公貴族的佩飾,而比較粗獷的器物可能適用于斂葬。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質(zhì)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琢工藝之美及內(nèi)在蘊含之美。而古代玉魚造型之獨特,雕工之精美,形態(tài)之靈韻,紋飾之簡潔、明快,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玉雕藝人的聰明才智。玉魚不論是在選材用料上,還是雕琢手法上;不論是形象刻畫上,還是審美情趣上都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對后世影響很大。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