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當代藝術大展在滬舉行 兩國藝術家擦出“新火花”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8-07-02]
上海7月1日電 (鄭瑩瑩)“一側是我的展品,另一側是中國藝術家的展品,對我而言,這種藝術相連十分自然”,葡萄牙藝術家魯伊·莫雷拉(Rui Moreira)1日在上海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說。
當天,復星基金會中葡當代藝術大展在滬舉行,展覽匯聚了12位中葡當代藝術家近100件作品,涵蓋繪畫、綜合材料創(chuàng)作、裝置、影像等多種媒介,據(jù)介紹,這是中國國內首次對中葡兩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系統(tǒng)比照和學術梳理。
這也是葡萄牙藝術家魯伊·莫雷拉第一次來中國參展,他在受訪時談及,很多葡萄牙藝術家受到來自中國、日本等的東方藝術的影響(其中便包括他自己),因而也更能感受這種“藝術相連的紐帶”。
東京都現(xiàn)代美術館參事、此次展覽的策展人長谷川佑子(Yuko Hasegawa)在受訪時表示,全球化給藝術世界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兩國藝術家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藝術對話”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藝術語言”。
本次展覽取名Saudade,這是葡萄牙語中難以轉譯的獨特詞匯,表述的是一種對過去某一時刻美好再無法企及的惆悵與渴求,然而很多時候,該詞亦是對當下處境的言說。葡萄牙引領的“大航?!睍r代,開啟了東西方交流紀元,也啟動了以貿易和文化交流為主要形式的全球化進程。而展覽的中文名則包含指南針。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代表希望和方向。指南針在航海上廣泛應用后,大洋不再是人類難以逾越的障礙,人類迎來了海洋時代。作為情感的Saudade,和作為物件的指南針,通過此次展覽相互呼應。
長谷川佑子表示,展覽所呈現(xiàn)作品的藝術表達擁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在于他們的敘事與Saudade間的關系。二是藝術表達的多樣性、喜悅性和模糊性,這些表達基于對巴洛克風格內涵的理解,通過收集取自不同時空的個人和文化記憶并加以轉化,從而以不同的視角對過去、當前和未來展開沉思。
比如,展覽中,葡萄牙知名藝術家若阿納·瓦斯康塞洛斯(Joana Vasconcelos)充滿喜慶和巴洛克美學風格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各式各樣的珍貴裝飾品,華麗織物,在充分展現(xiàn)葡萄牙復雜精致的手工藝技巧的同時,亦以其豐沛的藝術想象力在現(xiàn)實中構建出另外的時空。而作為中國較早從事裝置與影像媒介的藝術家之一,施勇的作品充分則展現(xiàn)了藝術家對人的感知和認知的巧妙控制,藝術家借助文本和霓虹燈,將Saudade不可言狀的美好直接物化,呈現(xiàn)在觀者面前。
本次展覽是復星基金會、復星藝術中心成立以來,首次以“一帶一路”為框架策劃的展覽。復星基金會主席王津元女士表示,作為復星全球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復星在葡萄牙的銀行、保險、醫(yī)療領域多年的深耕已經(jīng)漸漸結出碩果;作為復星基金會以‘一帶一路’為主旨開展的年度藝術項目,中葡當代藝術大展由藝術及經(jīng)濟,由經(jīng)濟及社會,從藝術的角度看待歷史與人文,Saudade與指南針一體兩面貫穿始終。
據(jù)悉,本次展覽以Saudade為切入點,甄選凝聚了葡萄牙藝術家對Saudade情感的深度感悟和哲學思考的藝術作品,為中國觀眾了解葡萄牙的獨特處世哲學提供了契機。在此基礎之上,展覽以中國藝術家作品蘊含的東方哲學,為Saudade增添了更加多樣化的解讀。這些風格多變、創(chuàng)作材質、表現(xiàn)形式各不相同的作品,通過歷史軌跡曾經(jīng)存同的兩國的藝術碰撞,追溯歷史、展望未來,為當代人們面對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