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在人线播放_av可免费在线观看网址_2018v在线v天堂a亚洲_国产成人A∨在线播放免费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翁同龢:兩朝帝師 六世收藏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8-07-29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并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收藏家。

  兩朝帝師,戊戌維新第一導(dǎo)師

  清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1830年5月19日),翁同龢出生在北京城內(nèi)石駙馬大街羅圈胡同寓所,是體仁閣大學(xué)士翁心存第三子,四歲時隨祖母張?zhí)蛉思澳赣H許氏由京師回到故鄉(xiāng)常熟。

  翁同龢自幼稟性好學(xué),通讀四書五經(jīng)。咸豐六年(1856年),殿試一甲一名,考中狀元,授修撰,任實錄館協(xié)修。咸豐八年(1858年)六月,正在參加庶吉士學(xué)習(xí)的翁同龢被咸豐皇帝破格任命為陜甘鄉(xiāng)試副考官,正考官則是翁同龢的好友潘祖蔭。以后,他曾多次涉及文衡,屢次充任考官,所以門生故舊遍布朝野,為清王朝選拔了大批人才,其中也包括康有為、梁啟超康等維新人才。

  同治四年(1865年)十月十四日,“垂簾聽政”的慈安、慈禧兩太后諭令翁同龢為弘德殿行走,同工部尚書倭仁、翰林院編修李鴻藻、實錄館協(xié)修徐桐負責(zé)教育年僅10歲的同治皇帝。同治病逝后,光緒繼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慶宮,為光緒師傅。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被撤職回鄉(xiāng),翁同龢與兩位皇帝之間以師生關(guān)系相處長達33年。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皇帝開始召用主事康有為,議行新政。八月,慈禧太后,囚禁光緒皇帝,變法失敗。十月,翁同龢被革職,永不敘用。

  光緒三十年(1904年),翁同龢卒于家中,年享七十有五。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詔復(fù)原官,后追謚文恭。

  整體來說,翁同龢仕途一帆風(fēng)順,曾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當時的翁氏家族也因此進入鼎盛時期,稱“一門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父子大學(xué)士、父子尚書、父子帝師”。

  舉凡翁同龢為官六十年所做大事,有:平反轟動一時的楊乃武與小白菜冤假錯案,為晚清中國法制體系自我完善之典范;支持盛宣懷等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自辦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由戶部撥100萬兩“生息官款”存于中國通商銀行,實際上也成為開辦伊始的中國通商銀行的最初營運資金;與李鴻章不和,卷入甲午戰(zhàn)爭洪流;舉薦康梁等維新人才,并親自草擬《明定國是詔》,拉開戊戌變法序幕。

  同光第一書家

  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

  翁同龢早年從習(xí)歐、褚、柳、趙,書法崇尚瘦勁;中年轉(zhuǎn)學(xué)顏體,取其渾厚,又兼學(xué)蘇軾、米芾,書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見精神。他博采眾長,對唐代顏真卿和北魏碑版潛心揣摩,參以己意,并吸收劉墉、錢灃、何紹基等人之長,將趙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暢溶入其中,寫出了具有自己個性的書法藝術(shù)作品,其書法結(jié)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fēng)格蒼渾遒勁,樸茂雍容,成為晚清頗具影響的書法家,有“同光第一書家”的美譽。

  翁同龢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翁同龢日記始記于咸豐八年,止于光緒三十年,時間幾乎長達近半個世紀。既是翁同龢個人歷史的留存,更是近代中國變遷的縮影,可謂價值連城。

  曲折復(fù)雜的翁氏藏書流傳史

  翁氏藏書始于翁同龢之父即體仁閣大學(xué)士翁心存,其刻印圖書極富,抄本有宋魏了翁《毛詩要義》、《尚書要義》、《周易要義》、《春秋左傳要義》等宋、元、明本數(shù)百卷。道光年間,社會動蕩,藏書家的傳世珍藏多有散出,他乘機出價收購了同邑著名藏書家陳揆“稽瑞樓”藏書,有藏書共4萬余冊,由此奠定了翁氏藏書基礎(chǔ)。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書、翁同爵、翁同龢。去世后,藏書多傳給了長子翁同書。翁同書去世后,又將全部藏書傳給了翁同龢。

  翁同龢在京為官四十多年,平生喜藏書,居官朝中時常去琉璃廠訪書,又陸續(xù)購進許多好書。其中有乾隆進士、嘉慶帝師彭元瑞的知圣道齋藏書,怡親王死后流散出府的樂善堂舊藏,其中不乏極其珍貴的海內(nèi)孤本。其收藏的宋元刊本數(shù)百種,珍秘罕見,如宋版孤本《集韻》《會昌一品詩集》《丁卯集》《嵩山居士集》《施顧注蘇詩》《長短經(jīng)》《愣嚴經(jīng)》等,世無二本。藏書印有“叔平所得金石文字”、“松禪”、“松禪居士”、“翁同龢觀”、“常熟翁同龢藏本”、“虞山攬秀堂翁氏藏書”等。

  翁同龢沒有后嗣,于是從他二哥翁同爵那里過繼小兒子翁曾翰為嗣子,但翁曾翰早逝,加之他的兒子翁安孫又體弱多病,也很早過世。于是只得重新往回溯源,將大哥翁同書的曾孫翁之廉過繼給翁安孫為后。但翁之廉過世后也沒有留下子嗣,于是又過繼了其在世時就指定的家兄翁之熹之子翁萬戈為后(1919年)。當時,翁萬戈不過是一個呀呀學(xué)語的兩歲孩童。

  翁之廉曾居住天津,考慮北方天氣干燥,易于保藏,便將一部分精品轉(zhuǎn)移到天津,余仍藏于常熟翁氏故居采衣堂中。40年代,為防戰(zhàn)亂,翁萬戈將天津這批書帶到了美國。1985年,這批翁氏藏書又突然出現(xiàn)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善本書展”上,即引起學(xué)術(shù)界、文物界的震動。2000年2月27日,上海圖書館與翁萬戈先生達成協(xié)議,不通過拍賣(翁萬戈先生原計劃交由嘉德拍賣),而以協(xié)商轉(zhuǎn)讓的方式將這批珍本入藏上海圖書館。當年4月28日上午,在上海圖書館正式舉行了交接儀式。

  留存常熟的藏書,初由翁同龢侄孫翁弢夫續(xù)管,弢夫去世后,其子翁之熹珍藏遺書又數(shù)十年。解放后,北京圖書館趙萬里研究員勸翁之熹將藏書歸公,翁之熹慨然答應(yīng)。1950年,這部分翁氏藏書遂盡歸于北京圖書館。這批書共計2413冊,主要是明清抄本和刻本,也有宋刻本和金元刻本,但不多。

  有關(guān)翁氏藏書詳細流傳經(jīng)歷,請參見大收藏家舊文:大收藏家324期:翁氏藏書,一個家族,六代保存。拓曉堂先生《翁同龢鑒藏大系略稿》對其藏書事跡多有記載。

  我生愛書兼愛畫,不惜傾囊與倒囷

  藏書之外,書畫也是翁同龢的重要收藏門類。遵循晚清書畫鑒藏的風(fēng)尚,翁同龢收藏的幾乎都是正統(tǒng)的文人畫,他對石濤這類標新立異的畫家不太感興趣。翁氏藏品主要有明代畫家沈周、文徴明、陳淳、清代“四王”、惲壽平、金農(nóng)等人的畫作,尤其偏愛四王中的兩位——王翚和王原祁。

  翁同龢書畫藏品中年代最遠的一件作品是南宋宮廷畫家梁楷的《道君像》卷,畫面正中畫的是道教主神元始天尊,正端坐于蓮臺之上,有一人正在虔誠地向他跪拜,四周的祥云、霞光和簇擁著的幾十名仙官,都襯托出道君的威儀。這幅畫是梁楷早年所畫,如今我們看到的梁楷作品大多是簡筆描或者寫意畫,如眾所周知的《潑墨仙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而翁氏所藏的這件《道君像》卷則是梁楷的工筆畫作品,無比精湛,特別是對人物神態(tài)和形象的勾勒栩栩如生,充分反映出梁楷高超的繪畫功力。翁萬戈指出畫作實際上應(yīng)該是道教經(jīng)卷前面的經(jīng)扉畫,與經(jīng)折裝的經(jīng)卷折在一起,很有可能就是梁楷為《救苦經(jīng)》所畫的經(jīng)扉插畫。這幅《道君像》是梁楷流傳下來的唯一的一幅工筆白描真跡,十分珍貴。上世紀八十年代,書畫鑒定家謝稚柳先生在編輯《梁楷全集》時特意將《道君像》安排在卷首第一件的醒目位置。

  絹本,水墨設(shè)色,立軸。縱 170.7厘米 橫89.8厘米。翁萬戈藏

  翁同龢所收藏的沈周《臨戴進謝安東山攜妓圖》也是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畫作。這件大軸高170厘米,在沈周目前的傳世畫作中大概是僅次于《廬山高圖》的大軸。如此的大軸,應(yīng)該也是像《廬山高圖》一樣掛在廳堂中的中堂畫。這件作品青綠重彩,勾勒繁密,而且有相當艷麗的仕女與極為細致的樓閣,是沈周存世畫跡中唯一一件青綠重彩的畫作。如果不看畫上沈周1480年的題款,絕想不到會出自“吳門四家”的沈周之手。因此,這件作品的可靠性在美術(shù)史家中也一直有所爭論,至今也尚無真贗的確論。

  翁同龢曾提到他的藏品中有兩件最為寶愛的珍品,一件是王翬《長江萬里圖》,另一件是王原祁《杜甫詩意圖軸》。后者畫作高達3.2米,內(nèi)容是根據(jù)杜甫的詩句“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合香”所創(chuàng)作的青綠山水。如此的青綠絹本巨軸在王原祁的存世畫跡中相當少見。光緒十三年(1887)夏,翁同龢于琉璃廠茹古齋見此畫軸,驚為“巨觀”,5天之后以三百兩的價格將其連同董其昌與戴本孝的兩件畫冊買下。

  不過,在《日記》中,他鄭重地寫下“自恨好畫成癖,犯多欲之戒”,言辭中不無悔恨,然而對于心儀的書畫,他依舊是欲罷不能,毫無免疫力?!拔疑鷲蹠鎼郛?,不惜傾囊與倒囷。”(翁同龢《題王麓臺<富春山圖>卷,次張鹿樵丈韻》)

  然而,世事吊詭,他最終被革職的第一條罪狀竟然就是收藏書畫古玩。

  “翁同龢授讀以來,從未將經(jīng)史大義凱切敷陳,但以怡情適性之書畫古玩等物不時陳說,往往巧藉事端,刺探朕意……翁同龢著即革職,永不敘用……”

  時光荏苒,晚清的政治早已灰飛煙滅,而翁同龢所精心呵護、用心賞玩、甚至令他獲罪的古書畫卻留了下來。由于翁同龢收藏的繼承人翁萬戈先生的精心守護,翁同龢收藏中絕大部分重要作品都保留下來。2011年,《傳承與守望:翁同龢家藏書畫珍品展》展出了翁萬戈先生收藏的50件古書畫藏品。其他的重要藏品還可以在鈴木敬主編的《海外中國繪畫總和圖錄》中略窺一斑。其中收入了翁萬戈收藏中的57件繪畫。

  然而這也不是全部。根據(jù)《翁同龢日記》中所提到的一些信息,翁同龢所收藏的古書畫或許超過兩百件,這已經(jīng)接近一個小美術(shù)館的古書畫藏品量了。數(shù)量以外,翁同龢藏品的質(zhì)量也非常高。他并不盲目追求年代與畫家的名氣,而自有自己的慧眼。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他的藏品中有不少作品是對美術(shù)史知識的極大豐富,常常能填補空白,能夠讓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繪畫史。

  翁同龢紀念館坐落在常熟古城區(qū)翁家巷門,系由翁氏故居修繕辟設(shè)而成,1990年,翁同龢的玄孫美籍華人翁興慶(萬戈)先生將世業(yè)捐獻給國家,1991年1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其中的主體建筑“彩衣堂”于1996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中國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翁同龢墓在城區(qū)西郊約7公里之虞山鵓鴿峰山麓,與其父翁心存墓毗鄰,1982年3月公布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兩朝帝師翁同龢及翁氏家族文物特展》在湖州、北京等多地多館舉行,展覽精選的展品,從多個角度展示了晚清帝師翁同龢的治學(xué)理念和藝術(shù)情趣。

  參考文章

  張晶《翁萬戈的家藏人生》

  陶元駿《常熟翁氏收藏擷珍》

  水慶峰《翁同龢及其家族文化現(xiàn)象初探》

  施晨露《上圖展出的翁氏藏書及文獻為何值得一看》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guān)資訊:
關(guān)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shù)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wù)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wù)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