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盔甲的年輕男子頭像》
十九世紀以前,沒有一位畫家像魯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一樣,將油彩速寫視為創(chuàng)作的重要一環(huán),作品數(shù)量之豐亦無人能及。魯本斯并非油彩速寫的開山始祖,但一提起油彩速寫,許多人都會想到魯本斯。
今夏,倫敦蘇富比西洋古典油畫晚拍將呈獻魯本斯早期的珍貴頭像油彩速寫作品。
彼得?保羅?魯本斯爵士
《身穿盔甲的年輕男子頭像》
估價:2,500,000-3,500,000 英鎊
拍賣詳情
西洋古典油畫晚拍
7月3日 | 倫敦
一般來說,魯本斯在構(gòu)思油畫和其他作品時,不會先畫頭像素描,而是利用如本畫般的油彩習作,當中不少是寫生作品(ad vivum),即是從不同角度描繪同一位模特兒,并保留為將來創(chuàng)作之用。其他作品雖以模特兒為基礎,卻是為構(gòu)思油畫或掛毯中的特定人物而作,要辨別這兩類作品并非易事。魯本斯將這幅維妙維肖的頭像,畫入約1615至1617年的巨幅畫作《米蘭的圣安博阻攔狄奧多西大帝進入米蘭主教座堂》(圖一),化身為畫面由左數(shù)起的第三名軍士;該畫現(xiàn)藏于維也納藝術歷史博物館。
《米蘭的圣安博阻攔狄奧多西大帝進入米蘭主教座堂》
約1616年作,油彩畫布,奧地利維亞納藝術史博物館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些學者根據(jù)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凡?德克(Anthony Van Dyck)的一幅速寫摹本(通常紀年約1617–18年)(圖二),認為該畫出自凡?德克之手。盡管凡?德克很可能在跟隨魯本斯習畫時曾落筆創(chuàng)作,但該幅巨畫現(xiàn)已證實為魯本斯的手筆,毋庸置疑。魯本斯的油彩速寫大多由數(shù)塊細小的橡木板組成。他將碎木粘合成長方形畫板,例如本作及一幅蓄須男子的習作。這位蓄須男子不僅出現(xiàn)在上述維也納藝術歷史博物館藏的油畫中(左起第二位),亦在魯本斯1612至1618年期間的作品中化身為不同人物。
與維也納藝術歷史博物館藏畫相關的另一幅油彩速寫,是該畫最左邊的戰(zhàn)士頭像(圖三),在1997年與本作《身穿盔甲的年輕男子頭像》售于倫敦蘇富比同一場拍賣會。
是次上拍作品《身穿盔甲的年輕男子頭像》在1997年的拍賣上,當時畫面右下角有一只手放在拐杖上。根據(jù)當時的圖錄資料指出,這一部分屬后加處理,至今已被清除。
2019年5月22日,凱瑟琳?哈索爾(Catherine Hassall)檢查顏料層后,證實左邊木條和主木板的底層顏料相同,因此畫板并非在完成速寫之后裝裱。她發(fā)現(xiàn)底層、盔甲的顏料層以及被黑色覆蓋之前用作勾畫左肩輪廓的朱紅色之間,并無色彩分離,也完全沒有光油或污垢,顯示盔甲是本作原本構(gòu)思的一部分,或在完作不久后畫上;以朱紅底色調(diào)描繪盔甲別開生面,但可能暗示魯本斯一開始作畫時想過描繪另一種裝束。在盔甲上強光部分的灰色底色,以及盔甲和男子脖子下方之間當作強光的白色曲線,都是采用同一種顏料。深紅色淀顏料則用作雙眼周圍的陰影部分。
目前所知,本習作沒有被畫入其他作品里。盡管本作可能是上述維也納藝術歷史博物館藏油畫的草圖之一,但它的人物塑造生動隨意,加上暖色調(diào),均表示它出自魯本斯生涯中的較早時期,約1612至1615年。在維也納藝術歷史博物館藏畫中,魯本斯將這位年輕模特兒化身為身穿盔甲的羅馬士兵,為他加上絡腮胡,看起來更威風凜凜。
拍賣詳情
西洋古典油畫晚拍
7月3日 | 倫敦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