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的格子畫
克萊因的單色畫
美國藝術家馬克·羅斯科的作品通常由兩三個排列著的矩形構成。這些矩形色彩微妙,邊緣模糊不清。它們漂浮在整片的彩色底子上,營造出連綿不斷的、模棱兩可的效果。顏料是被稀釋了的,很薄,半透明,相互籠罩和暈染,使得明與暗、灰與亮、冷與暖融為一體,產(chǎn)生某種幻覺的神秘之感。這種形與色的相互關系,象征了一切事物存在的狀態(tài),體現(xiàn)了人的感情的行為方式。
羅斯科創(chuàng)造了一種情緒化的抽象藝術形式。這樣的畫注入了強烈的精神成分,簡練、單純,卻磁力般地將人深深吸引。欣賞時,人們會感覺置身于他所營造的精神空間而不是陳列其作品的現(xiàn)實空間里。
1930年代,荷蘭藝術家皮特·科內利斯·蒙德里安反復嘗試紅、黃、藍、白、灰在被黑色直線分割后所產(chǎn)生的心理感覺,畫面越來越走向簡化的極限。他把繪畫語言限制在最基本的因素:直線、直角、三原色 (紅、黃、藍)和三非原色(白、灰、黑)上。
蒙德里安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xiàn)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tǒng)一的絕對境界。有藝術評論家認為在這樣的畫中看到了藝術家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以及創(chuàng)造出的普遍的現(xiàn)象秩序與均衡之美,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這樣的藝術對當時的建筑、家具、裝飾藝術以及印刷業(yè)都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
克萊因的單色畫克萊因的單色畫
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發(fā)現(xiàn)將純凈的干燥顏料懸浮于透明的合成樹脂,并以醚和石油作為溶劑,便能卓越地保持群青色素的美學效力。他進而將這種藍色運用于繪畫、雕塑,甚至還讓模特涂抹了這種藍色在畫布上作畫,形成了其標志性的“人體測量學”。對于他這種不斷用藍色進行創(chuàng)作、去定義藍色的嘗試,當時的歐洲藝術界非常震驚。日后,克萊因藍像是一種魔法,席卷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和領域。
克萊因是在以這種藍色表達無形的無限,以及絕對。就用一種顏色進行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方式,顛覆了藝術的顏色傳統(tǒng)??巳R因認為藍色是一種媒介,能夠釋放、解放不同的顏色。他說這種顏色是非物質的,所以他的作品想談的就是物質性和非物質性之間的關系。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