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免費鑒寶 “寶貝”贗品居多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5-05-19]
據(jù)海南日報報道:“你這件青花瓶雖然印著‘大清康熙年制’,但釉色、花紋和燒造工藝上卻對不上,應當屬于清末仿造?!弊蛱焐衔纾诤?诿髦閺V場的免費文物鑒定現(xiàn)場,省博物館研究員、文博專家郝思德端詳了一名群眾從家里拿來的“寶貝”后說道。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由省文體廳等單位組織的文博圖片展覽、文物鑒定、《文物法》宣傳和廣場文藝演出等活動在此舉行。
眾多活動中,人氣最旺的莫過于文物鑒定了。郝思德、李元茂、孫良鵬和張書裔等幾位省內(nèi)外鑒定專家被群眾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聞訊趕來的收藏迷們大包小包地帶來了家中珍藏的各色寶物,從瓷器、書畫到錢幣、藝術品,杯、盤、壺、罐、碗、碟、瓶無所不包,看得人眼花繚亂。據(jù)藏家自己介紹,這些藏品中既有家中祖?zhèn)?,也有朋友所贈或來自市場購買。
市民羅先生帶著老伴,背著一包藏品和專家研究了半天,結果他拿來的4幅明人黃慎的四季圖被認定是后人偽作,2個印有“大清乾隆年制”的花瓶被認定是清末民初仿制,不過工藝還算不錯,另有1個陶杯也印著“乾隆年制”的字樣,專家同樣認定是后人仿制的。幸而羅先生說自己收藏本是為了怡情養(yǎng)性,無意于投資升值,因此并不在意。
忙碌一番后,幾位專家普遍反映,除了錢幣類真品較多以外,群眾的“寶貝”里“原裝”文物很少,多數(shù)是或舊或新的仿制品,有的甚至是普通的藝術品,群眾收藏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省文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副處長王亦平說,群眾對于文物收藏、鑒寶的興趣如此之高是件好事,只有全社會形成了關心熱愛文物收藏的氛圍,文博事業(yè)才能得到良性發(fā)展。
來源:海南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