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在人线播放_av可免费在线观看网址_2018v在线v天堂a亚洲_国产成人A∨在线播放免费

神秘哥窯之爭經世不休 故宮傳世哥瓷身份亦可疑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7-09
  宋代“五大名窯”中的哥窯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因為從元代開始,人們就只聞其顯赫的名聲而不見其窯址,只能從文獻的只言片語的描述中展開遐想……隨著近幾年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關于哥窯的“疑似”窯址發(fā)現(xiàn)得越來越多,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而讓哥窯之謎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于是,人們不禁要問:歷史上真有哥窯嗎?如果有,它究竟出現(xiàn)在何時?又曾有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聽一下各路專家的見解。

  文:記者 金葉

  圖:記者 吳聿立

  正方

  宋代哥窯窯址應在龍泉

  故宮傳世哥瓷身份可疑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沈岳明——

  宋代哥窯窯址應在龍泉

  故宮傳世哥瓷身份可疑

  哥窯的窯址應該在浙江龍泉,實際上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前都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我們在龍泉大窯、溪口、瓦窯路一帶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也證實了這一點——當?shù)爻鐾恋暮谔デ啻?,紫口鐵足,薄胎厚釉帶開片,和明清文獻中所描述的哥瓷是可以對應上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官哥不分”也應該是對的。

  我們堅信哥窯的窯址在浙江龍泉,首先因為所有的文獻(除了《遵生八箋》等個別文獻以外),只要是講到哥窯的窯址,都指向龍泉,當?shù)氐牡胤街疽灿邢嚓P記載;第二,龍泉這個地方,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都知道哥窯、弟窯。有那么多人對哥窯耳熟能詳?shù)牡胤?,全國你找不到第二個;第三,龍泉窯直到現(xiàn)在,只要燒窯之前一定要先祭祀,供奉的對象就是章生一、章生二。另外,龍泉戲班子的傳統(tǒng)劇目一直是在演章生一和章生二的故事,其他地方也是沒有這樣的。再說,宋代的龍泉窯融合了南北、官民兩大瓷業(yè)的工藝成就,是青瓷生產的集大成者,還能排不進“五大名窯”之列?你能說這些事情都是偶然和巧合嗎?

  現(xiàn)在很令人迷惑的一點是,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做過一些比對測試,發(fā)現(xiàn)龍泉哥窯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簡稱北京故宮)中所藏的傳世哥窯標本對不上。但耿寶昌先生說,用來做測試的傳世哥窯的樣本,是古陶瓷鑒定家孫瀛洲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從市場上淘回來的一片所謂哥窯瓷器碎片。坦白地講,我覺得這個標本本身是不是哥窯都很成問題。第一次測試用了它的四分之一,做出來的結果是跟景德鎮(zhèn)的比較接近;第二次又用了四分之一,結果比較接近河南地區(qū)的瓷器;第三次用了剩下二分之一的部分做測試,又認為應該出自浙江,幾次測試結果都不一樣。

  北京故宮里那些被認定為傳世哥窯的瓷器,主要是孫瀛洲等老先生當年做的分類,有一些可能根本就沒有多少根據,都是憑直觀分類的,當時古陶瓷大家陳萬里先生就認為這個分類有問題?;谶@個理由,我認為以傳世哥窯來代表哥窯是不恰當?shù)?,至少不能代表哥窯的全部。傳世哥窯里相當一部分,可能根本不是宋代的——有可能是后代仿的,而一些可能是宋代哥窯的東西,又被歸到官窯里面去了。前年,北京搞過一個官窯的展覽,我們幾位專家看后一致認為:其中的幾件東西,肯定是龍泉燒的,應該列為哥窯,但卻被定為官窯了。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所有的文獻里面講到官窯和哥窯的時候,都提到“官哥不分”,元代孔齊的筆記中更是用到了哥窯“絕類古官窯”的描寫,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但是你看北京故宮等傳世哥窯的特征,首先它的燒成溫度不是很高,用手指敲,會聽到它的聲音不很清脆,是噗噗的聲音,釉色偏黃,和官窯的特征區(qū)別很明顯。所以我覺得即便它們是哥窯,也絕不是當年窯工所追求的“正品”。因為如果哥窯和官窯一眼就能分開,那還能叫“官哥不分”嗎?

  反方

  傳世哥窯雖取名有誤

  但是與龍泉哥窯無關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輝柄——

  傳世哥窯雖取名有誤

  但是與龍泉哥窯無關

  故宮中所藏的所謂“傳世哥窯”跟龍泉哥窯一點關系都沒有,它們實際上是南宋的修內司官窯,被命名為哥窯完全是一場歷史的誤會。

  1935年,為了參加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行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故宮的老專家整理、登記故宮瓷器時,發(fā)現(xiàn)了一批渾身布滿奇異花紋的瓷器,而宮中從未有過關于它們的任何記錄。這讓老專家想到了文獻中描述過、但從未見過的哥窯。后來老專家就按照明清文獻當中記載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之類的標準,將這批瓷器定為哥窯。事實上,這批瓷器是跟皇宮里收藏的汝窯、鈞窯一樣的官窯。修內司是在南宋時期的一個官署,專門負責建筑、修繕的一個國家機構。它所建立的燒窯點,后人稱之為修內司窯,文獻中記載,它的地點在浙江鳳凰山。

  宋代官窯的生產,完全由宮廷控制建立的,史料中明確記載:宋代有五大官窯,北宋的汝窯、鈞窯、定窯和南宋的郊壇官窯、修內司窯。其中郊壇官窯今天被稱為官窯,而修內司窯至今沒有出處。雖然有觀點認為老虎洞窯就是修內司窯,但我對此并不認同。我認為老虎洞窯實際上仍是郊壇下官窯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只相隔2.5公里,燒造的東西也差不多。

  這個觀點我發(fā)表在一本叫做《宋代官窯瓷器》的小冊子里。杭州下面某個縣城的一位張先生看過這本書之后聯(lián)系我,說我的觀點是對的,因為他的爺爺找到了這個修內司官窯的窯址,現(xiàn)在這片窯址是他的祖?zhèn)鳟a業(yè)。他給我看過那里出土的瓷器標本,跟宮里的“傳世哥窯”是一模一樣的。但現(xiàn)在這位張先生不愿意公開,說要靠這個發(fā)了財之后再說。無論如何,這個修內司官窯窯址公諸于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要這個窯址一被找到,關于“傳世哥窯”、修內司官窯的一切謎團就迎刃而解了。

  修內司官窯燒造的時間很短。南宋皇帝趙構剛剛建都杭州那段時間,祭祀用瓷都是來源于修內司官窯,所以這個官窯的造型以爐、瓶居多,大都是和祭神有關的器形,和龍泉哥窯有某些大的特征是相似的,比如都有紫口鐵足,有開片,但根本不是一回事。龍泉哥窯是民窯,黑胎青瓷,總體來說制作相對粗糙;“傳世哥窯”(修內司官窯)首先胎不止黑胎一種,另外燒成溫度比較低,嚴格意義上,就是還沒成瓷。表面上看有點油膩的感覺,沒有那種賊光,是一種半磨光的效果。它的金絲鐵線非常明顯,因為是人為做出來的效果,方法就是用草木灰浸,大的縫隙,草木灰滲進去形成黑色,小的縫隙,草木灰滲不進去的,就發(fā)黃,形成金絲效果。這點和龍泉民窯也不同,龍泉民窯沒有人為做金絲鐵線。所以,所謂的“傳世哥窯”看上去更加華美。

  哥窯應創(chuàng)立于元代 窯口在杭州老虎洞

  杭州文保所所長杜正賢——

  哥窯應創(chuàng)立于元代 窯口在杭州老虎洞

  我認為宋朝是沒有哥窯的,元朝才有,而元朝的哥窯是仿南宋修內司官窯的產物,它的地點在杭州老虎洞。

  宋朝的文獻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哥窯”這個字眼,這個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元人孔齊《靜齋至正直記》中的記載:“乙未冬(公元1355年)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就是說他在杭州的市場上買了一個香鼎,是“哥哥洞窯”的。看著挺新,但又覺得像舊的,看到的人很疑惑。正好碰到一個老頭兒叫王德翁,他說最近哥哥窯燒得特別像古官窯,得仔細看,好好辨別。而老虎洞遺址的發(fā)掘研究,恰好可以和這段關于“哥哥洞窯”最早的記錄相印證。老虎洞的宋代層中發(fā)掘出來的瓷器屬于南宋修內司的官窯,而在它的元代層上,挖掘出土了大量帶“八思巴文”的窯具,和傳世哥窯相類似。八思巴文專家翻譯,窯具上有“章(或張)記”的銘文,這又使人聯(lián)想到章生一的傳說。據此我推斷:修內司是南宋政權建立之后的首座官窯,后來等到政權穩(wěn)定,在郊壇下一帶又找到新的適合燒窯的地方,修內司的窯工就跑到那里去燒了。再后來,南宋滅亡,因為老虎洞這個位置不是很重要,南宋官窯當中的一批窯工又跑回這里燒窯。

  其實,這種做法在技術上是不成問題的,因為這些元代窯工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祖輩過去就是燒官窯的。但在客觀條件上,作為官窯的窯工,拿的是國家的工資,可以不計成本地去生產官府指定的那種瓷器,但元朝的窯工們要考慮到成本問題,燒造瓷器的精細程度會下降,工序也會簡化。過去官窯可能要上四五次釉,現(xiàn)在可能就只上個一兩次就差不多了。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哥窯跟官窯從外形上很像、有“官哥不分”的說法,但同時它們又確實有一些差別,這些差別同制作過程的精細程度有關,比如哥窯的胎質明顯不如官窯的細,官窯的釉比胎厚得多,而哥窯相對來說,胎比較厚,釉比較薄。同樣大小的官窯和哥窯,哥窯也會相對更重一些。

  元哥窯是屬于民窯系的。它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所以哥窯的品種類型要比官窯豐富,釉色變化大,開片多樣,產品的類型五花八門。它的窯址也肯定不止一處,老虎洞可能只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點,其他地方如龍泉的大窯、溪口一帶也可能有窯工在那里燒造。因為元哥窯從最初就是要仿南宋官窯的,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哥窯是要比官窯低一個檔次的。但它和其他民窯不一樣,畢竟是向官窯看齊的產品,所以有它的獨特魅力。

  關于北京故宮所藏的傳世哥窯到底是什么朝代的,說實話我也覺得有些困惑,有些可能確實是南宋在某些地方生產出來的仿造官窯的東西——這個我不敢肯定,因為故宮里的東西我們也不可能拿出來仔細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傳世哥窯中,一定有一部分是元哥窯。

  出發(fā)點都沒有搞清楚

  哥窯問題很難說明白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大樹——

  出發(fā)點都沒有搞清楚

  哥窯問題很難說明白

  你問我哥窯在哪里,我覺得這像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一個最基本的概念:什么是哥窯,現(xiàn)在大家都還沒有搞清楚。

  首先,在宋朝是沒有哥窯這個概念的。跟哥窯有關的最早記載是元朝孔齊的《靜齋至正直記》中提到過“哥哥洞窯”。文人筆記總是有訛傳的成分在其中的。我們現(xiàn)在并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以證明這個“哥哥洞窯”就是所謂的哥窯。

  真正有關于哥窯、弟窯的記載是在明代才出現(xiàn)的。明代后期,在文人當中出現(xiàn)了一些清玩、清賞類的著作,包括哥窯在內的五大名窯的概念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并被較多提及。也許是因為哥窯里面含有比較多的文房用具,又或者是因為哥窯有較多開片的“缺陷美”暗合了文人的某種美學訴求,哥窯開始被較多關注。但是,究竟宋代有沒有哥窯,它的面貌是什么,并沒有當時的文獻可以相佐證。我們今天對哥窯的認識,最早也就是代表明代后期之后對這種瓷器的認識。并且這種認識,還是一種從收藏出發(fā)形成的觀念。

  其次,我也認為傳世哥窯的樣本可能是有某些問題的。舉個例子,除了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之外,英國的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可能是收藏清廷藏品最多的地方。其中所藏的瓷器,被許多海外學者當做圣經一樣來看待,認為是真品沒有任何異議的。現(xiàn)在這個基金會的藏品交給大英博物館托管。前一段時間,大英博物館在重新展陳這些瓷器時對一些傳統(tǒng)的觀念發(fā)起挑戰(zhàn),負責中國瓷器的館員曾拿了八件他們認為有問題的南宋官窯瓷器給我看,我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景德鎮(zhèn)后仿的產品,而不是南宋官窯。傳世哥窯會不會也有類似情況?上海博物館的陸明華研究員曾經仔細地觀察過館藏的傳世哥窯,發(fā)現(xiàn)所謂的“金絲鐵線”,鐵線部分是描畫上去的。這說明至少傳世哥窯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是在明代之后,關于哥窯的“百圾破”、“金絲鐵線”之類的觀念形成之后,刻意仿造出來的。

  所以現(xiàn)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將哥窯放到當時的社會和工藝條件下客觀地認識,先給出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即哥窯應該是一種青瓷器,器產地應該在今龍泉地區(qū)等;摒除一些后世形成的偽命題,是把現(xiàn)在這些所謂的傳世哥窯的年代、產地搞清楚了。弄清楚什么才是古代人所說的哥窯瓷器。如果連一個出發(fā)點都沒有,就說哪兒發(fā)現(xiàn)哥窯,哥窯是什么樣的,很難有說服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